舍得。
早两天刚传出奔驰要和福田合伙在国内生产Actros重卡,今天又“惊闻”斯堪尼亚确定要在江苏如皋建立制造基地。
喊了许久“欧洲重卡”要国产的消息,这回算是基本坐实了。考虑到国产卡车在中低端市场近乎100%的占有率,欧卡巨头们即便车型国产化也会主打高端市场。
因此当这两条重磅消息传出,恐怕真正瑟瑟发抖的是国产重卡当中的“高端车型”。犹记得国内厂商每次推出“高端车型”都会喊出“国际领先”“替代进口”等口号。
如今各家喊着、嚷着对标的这些欧洲高端车型要国产化了,大家终于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的条件下进行竞争了,不知最终国产高端车型战力几何?
说这些笔者不是想调侃国产高端车型,虽然笔者对于国内一些厂家“浮夸”的宣传非常反感,但是对于这些厂家“见贤思齐”的想法一直都是非常赞赏的。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冲击高端念头的厂家也不是好厂家。
只是如今面对即将破门而入的“群狼”,自我赞美或者选择投降都不是理智的做法。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高端的欧洲车型面前实现中国重卡的“高端化”。
国内无论是卡车迷还是卡车司机,喜爱欧洲重卡的人非常多,比如笔者就是其中一枚。用“馋”这个字主要想表达两方面的意思:
一、欧洲重卡国内保有量少
如果欧洲重卡在中国烂大街,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馋”了。欧洲重卡高高在上的价格,确实给消费者造成了很高的购买壁垒。本着物以稀为贵、贵就是好的逻辑,欧洲重卡在拥趸心中的地位就是“高端”。
二、欧洲重卡确实“美味”足够吸引人
前面说的少,让很多人“欲求不满”还滋生出了浓浓的神秘感。而欧洲重卡本身优秀的素质确实造就了一个个“神话”,什么200万公里无大修啦;什么车龄超过30年还在路上跑啦(在国外);什么丢到湖里泡水几十年,捞上来洗一洗修一修还能发动接着跑啦。有这些“神话”的加持,欧洲重卡品质佳、质量可靠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同时欧洲重卡外观和工程设计又十分优秀,比如奔驰Actros可以自由组合的按键和逼格慢慢的电子后视镜,什么叫人性化!什么叫科技感!这就是!
再加上动不动就上百年的品牌历史,时不时的给你讲点“老故事”,产品的格调与品位蹭蹭就上去了。你说这么好的重卡哪个卡车司机不想来一辆,“馋”就成了情感自然的流露。
比照以上笔者列举的欧洲重卡的优点,国产重卡要想立足高端人设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证明自己够高端
这句话似乎是句“废话”,那些国产重卡高端车型,堆那么多高端配置;做那么多高端宣传;定那么高端的价格;哪一点不是在证明自己高端。可是这些不都是欧卡巨头们玩剩下的吗?
欧洲重卡高端形象前面说过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的“稀缺”,而国产重卡高端车型除了提升品牌形象还必须要上量的。这时就该反其道而行之,让更多的卡车司机去试驾,去感受,去对比。
用切身的体验来传递自身高端属性,以彼之长去打击欧洲重卡稀缺之短。这类似于一种顾客教育,让一直沉浸在中低端车型中的广大中国卡车司机,去体验中国式高端,去接受国产高端车型;进而形成有别于欧洲重卡的观感。亦步亦趋怎能实现超越,没有超越哪怕均等的实力谈何竞争?
二、深化性价比优势
性价比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性能”一个“价格”。欧洲重卡虽然售价高昂,但如果引入全生命周期用车成本的概念,在性价比这块其实并不比国产高端重卡弱多少。后续如果实现国产,售价进一步走低,性价比必然升高甚至有反超之虞,这才是对国产高端重卡最大的威胁。
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发挥中国卡车高性价比的优势。其中重点就是提升全生命周期用车成本的优势,这点需要国内厂家在产品研发、品控、客户教育培训等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做到产品质优价廉、服务优质有保障。
三、讲好自己的“高端”故事
欧卡巨头都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国内资格最老的一汽解放历史也不过60多年。所以跟人家拼历史讲传承真的是自寻死路,因此只能另辟蹊径,让产品说话。
说到这里笔者倒非常希望中国重卡能多去去参加达喀尔拉力赛这样的赛事活动,产品好不好拉出去练一练是最直观的展示。而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正好是支撑高端的基础。
所以国内厂家未来在宣传自己产品高端的时候,应该少一些书面说教,多一些产品的实地展示。比如华为那些旗舰高端手机也不是靠几个视频宣传出来的,那是靠各种性能测试和优秀的工业设计堆出来的。
国产重卡高端车型,既然敢喊高端,喊对标就应该如自己宣传的那样各方面经得起与欧洲重卡的对比。以此来延伸讲故事、做宣传高端形象才能立的住。
未来中国卡车市场会经历怎样的腥风血雨,这个目前还难以预料。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欧卡巨头再一次吹响进攻的号角,这对用户和国内卡车产业都是一件大好事。没有压力就没有进步,国产重卡高端车型不能老玩自嗨那一套,是时候拿出真本事和欧洲车型硬刚了,祝它好运!(文/卡家号:小K)
轻量化、标准化!明航汽车发布4款新品
“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马上来临.从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来看,物流装备智能化、标准化、轻量化、绿色化、高质量成为趋势.行业人士更是预判,... 2020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