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早期八九十年代开车的司机师傅们基本上都有胃下垂的毛病,据说落下这个病的原因,主要是刚吃完饭,然后驾驶卡车行驶在路上给颠的,可见当时驾驶卡车之苦。随着这几年国内重卡的舒适程度逐渐提升,胃下垂这个病也逐渐不会再找上新一代的卡车司机。除了驾驶室从硬连接到现在的气囊减震,座椅的改善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坐的舒不舒服,和卡车的行驶安全以及使用经济性有很大的关系,也许这么说有人会觉得有些言过其辞。那么我们来想想,如果坐的不舒服,座椅硬邦邦的没有减震机构,车辆行驶在路上犹如一台颠散骨头的机器一样,那么长时间驾驶下来,是不是会导致身体疲劳、心浮气躁,直接影响驾驶的安全以及油耗?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由于车辆价格、配置以及驾驶室布局等因素,卡车座椅基本上分为硬连接、机械减震、气囊减震等形式,当然还有更高一级别的主动式减震。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卡车座椅,而这货,是1896年10月1日那天,戴姆勒为我们带来的,由于基于马车改装而来,所以座椅也就原封不动的搬用了马车上的那套东西。
早期的卡车没有安全带,贯通式的座椅加上简单的靠背只是提供人们坐在上面,所以现在看早期的驾车影像资料,基本上是把方向盘“抱”在怀里,姿势很诡异,更不要说什么舒适性了。
贯通式的座椅也就没有任何包括性可言,没了安全带的束缚,在山区行驶的时候,驾乘者很容易被甩来甩去,直接影响车辆的操控。鉴于这一问题,国际上5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分体式座椅,让驾乘者能够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座位上面。
我国应用于卡车上的分体式座椅,应该是装在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黄河JN150上面,平头卡车的设计,将发动机放在了驾驶室的里面,所以内部形成一个巨大的鼓包,所以座椅也被布置在了发动机舱的两侧,这也是我国分体式座椅的雏形。
随着一次次惨痛教训的发生,人们渐渐意识到,座椅不光要有靠背用来提高舒适性,还应该装一个叫“安全头枕”的东西来防止被追尾后折断颈椎,以及驾车的时候要用安全带将自己固定在座椅上面。
在我国CA10、黄河JN150以及后期的140、141卡车上面,座椅基本上是直接用螺栓固定在驾驶室上面,除了钢板弹簧会吸收掉少量来自路面的震动之外,其余的颠簸被直接传递到了驾驶员的屁股上面。
这也就是在当年看似风光无限的老一辈卡车司机们普遍都有胃下垂的原因之一,刚吃完饭就上车开启强震动模式,谁的胃又能受得了呢?当然,除了减震,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初的道路条件,坑坑洼洼的哪有好路可言?整个行程都在开启“颠簸吧,老司机”模式。
轻卡里的战斗机 骏铃快递版即将上市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搏击蓝天,空中霸主,说的正是中国第四代隐形战斗机J20.它的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美、日的高空优势,成为捍卫共和国领空的国之利器.... 2017年0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