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全球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已经大势所趋,不仅仅在中国,将能源向高效、清洁以及多元化方向的转型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
美国、日本、欧洲等传统能源强国及地区,都在寻求加快推进低碳化的脚步。
作为消耗能源最大的主体,汽车产业成为转型的排头兵。今年,法国、英国、日本等诸多国家,都宣布了计划在2025年至2040年间停售燃油车。
全面“禁燃”不仅成为了时代的产物,也是关乎于全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因此,包括商用车在内的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已是一个不可逆的方向。
● 新能源车榜首易主 欧洲超越中国
在2020年之前,中国无疑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国。不过,如今已被欧洲反超。
在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是欧洲的一倍。但是自2020年开始,欧洲的市占率已大幅提升至42.66%,中国则为41.01%。而全球上榜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欧洲也占据了更多的席位。
中国被欧洲超越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差距。
2019年,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开始下降,而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汽车强国则却借此机会提供了更加慷慨的补贴方案。
其中德国2020二季度和2021年补贴提高50%,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现最高补贴 达9000欧元,为欧洲补贴最高国家。
此外,欧盟在早年间推出的一系列新政助推了欧洲向电动化转向的进程。此前,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了《欧洲绿色新政》,进一步明确了减排目标。
《新政》明确指出,到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将较1990年减少55%,并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乘用车、厢式货车排放分别减少55%和50%;2035年新销售汽车均为零排放汽车。
该项政策的推出,意味着从2035年起,欧盟将禁售燃油车。
● 美国加码电动化 特斯拉率先受益
尽管美国拥有像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的巨头,但整体渗透率要远远落后于中国和欧洲市场。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未来美国仍然是中、欧的最强竞争者。
据路透社报道,8月5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设定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0%的目标。
而早在今年3月31日,美国公布了一项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旨在重建美国老化的基础设施,推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发展。同时,美国拟投资1740亿美元促进电动车市场发展。
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美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有望进步加快全球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进程。
实际上,自拜登就任后,已经多次表达过扭转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落后局面的决心,且持续的敦促传统车企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由此,福特、通用等三大传统汽车制造巨头,纷纷出台了相应的规划。
福特汽车宣布,到2025年之前,在电动化业务上将投资300亿美元,并计划在2030年,纯电动汽车占其全球销量的40%;通用汽车在2021年1月宣布计划到2035年只生产电动汽车。
对于特斯拉,中金公司在公告中指出,从销量结构来看,特斯拉是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绝对主力,占比超过五成。后续美国新能源车市在政策催化下有望持续放量,特斯拉或将率先受益。
● 电动车 大国博弈新赛道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为4%,其中欧洲大幅提升至8%,中国、美国渗透率分别为6%、2%。
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要远远落后,这也让该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拜登就曾对此发表过“赶超中国论”。
从拜登的态度来看,美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决心很强,且针对中国新能源战略的竞争局面也越来越清晰。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新能源赛道上,将会引发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石油需求将被弱化,因此谁能最终胜出,或许就将决定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格局。
而这样的竞争,也势必会加快汽车“零排放”的步伐。
有机构预计,欧洲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215万辆,同比增69%,其中纯电120万辆,插混95万辆,全年渗透率达12%;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625万辆,渗透率超过30%。
而中金公司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1781万辆,2030年销量3767万辆。对应2021至2025复合增长率32%,2025至2030复合增长率16%。
● 日本豪赌氢能源
在欧洲、美国将目光瞄准在电动汽车的同时,中国的邻国——日本,却在一心豪赌氢能源。
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汽车制造领域,丰田、本田等品牌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一席之地。
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在氢能源的应用上掷下重金,意图占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
由此,氢能源在汽车领域中的很多专利一直掌握在日本手中。
据华尔街日报统计,在2019年前后,日本政府在氢能相关的研发预算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亿美元,而私营企业的投入还没有计算在内。
日本的野心显而易见,就是要凭借一己之力定义全球的能源格局。
去年12月,日本公布了一份有关氢能源的初步路线图,要求到2050年,氢气和相关燃料将从现在的几乎为零的发电量增长至提供10%的电力,并将相当一部分氢能发电用于航运或钢铁制造等其他用途。
截至今年3月,日本拥有3757辆燃料电池乘用车,但旗政府的规划是,到2025年将这一数字增至20万辆。
不过,相比于锂电池,氢能源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成本及加氢站的问题一直不能很多的解决。此前,本田就宣布将终止生产氢能源汽车。
● 氢能源之殇
氢燃料因为没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被称为“终极环保能源”,但是制氢成本的居高不下、系统结构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后市场难盈利等问题是阻碍氢能源快速发展的痛点。
而从实际测评的用车成本计算,目前氢能源虽然可以大幅泡影燃油车,但是与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的成本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不过,各国仍然对氢能源报以希望,毕竟为了碳中和的目标,氢燃料看似可以作为最佳解决方案。
因此,目前包括中国在内,欧洲方面也在抓紧布局,特别是德国。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553个加氢站投入运营,全年新投运107座加氢站,再次刷新纪录。
加氢站作为氢能源产业下游应用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各国建设布局的重点。
日本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加氢站网络,截至2020年底,总共拥有142个站点。其次是德国,拥有100座加氢站,占整个欧洲市场的50%;中国以69座加氢站至全球第三。
中日德三国加氢站数量就占到全球的56%。
● 编后语:
尽管,对于电动汽车与氢能源汽车到底谁更环保这个问题,还曾引发过丰田与特斯拉、大众的隔空骂战。
此前,特斯拉的马斯克就曾在推特上大肆抨击氢能源,它认为发展氢能源就是一个愚蠢的选择,并称如今日系坚持的氢燃料电池应该叫做智商税。
但是,无论两者谁将在未来获得全球能源的话语权,汽车工业向新能源方向的转型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在这个趋势之下,国五、国六,甚至国七是否还真的那么重要?(文/赵洋)
吉林省:上半年货车出口量增加了169.8%
据海关统计,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的货车出口量为3993辆,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69.8%.出口总值6.2亿元,增长276.4%.其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东盟、俄罗斯... 2021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