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就有信息不对称,有信息不对称就有人利用这种不对称,谋取非法利益,这也成为许多行业在运营过程中始终难以解决的难题:偷货、换货、窜货,给货主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无论是煤炭、水泥、钢材或食品行业,只要涉及到物流运输,管理者在运营层面就存在货物真实流向管控的盲点,针对这一问题,亟需精准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
随着物联网在产业的不断落地,偷货、换货、窜货这些投机取巧的恶性行为,将在完善的信息化手段之下,无所遁形。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当中,成本、效率是企业最直接的竞争优势。对于传统行业来说,“降本增效”四个字,几乎决定了企业发展规模和利润水平。而物联网在产业中的应用,正是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的最佳利器。
减少损失
以煤炭行业为例,因为偷、换、掺杂掺假利润直接化0,损失巨大。对于企业来讲,减少损失就等于提高利润。
降本增效
以往企业对货物流向管控的方式,往往采取“蹲点”的形式。国内某大型水泥厂在运输车辆的必经之路设置路签点,对运输车辆逐一登记。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还会降低运作效率,且效果有限。但通过物联网手段,自动监控车辆运营状态,只需处理个别异常事件,可节约人力成本700余人,每年节省过亿开销,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有效监管
货物流向难监管,往往是因为出现恶性事件后才倒追源头,但为时已晚,即便处罚、追责,造成的后果已经无法挽回。如今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监管,从源头遏制由于“偷、换、窜”带来的恶性事件。
“偷窜换”是货主企业的老大难,在多年的运营管理中斗智斗勇但收效甚微。但如今通过物联网手段的应用,打破了这种“看不见、查不着、管不了”的局面。
不要让货车司机成为免通红利的局外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6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出席发... 2020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