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产业分析

前景不乐观 商用车如何走好节能环保路

卡车之家
相顾无言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多年未见的“三连跌”后,日前其上调窗口又再度开启。油价作为市场调节的核心要素,其实也是在紧锣密鼓地催促商用车生产企业以及广大物流用户,尽快推出或使用更为节能环保的运输车辆以降低成本。然而,面对“能源紧张之势难解、油价高企之态难逆、成本上升之局难破”的现状,想从运输车辆本身狠抓节能环保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对车企、物流公司和散户都是一次颇为严峻的挑战。

    所以,业内不停地“热议”。根据当前物流商用车发展情况,到底哪些途径可以助力运输车辆走好节能环保之路。而此番,记者再次采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炜,便是请他谈谈解题的良方。

●  天然气汽车:热销背后 “漏洞”待补

    自去年起,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至今依然没有太大起色。不过,在一片萧条中,天然气汽车却成为了难得的一抹亮色。此间,包括陕汽、重汽、福田等企业在内,都在持续发力天然气重卡市场。而新疆、山东等地的物流公司和散户也开始较大范围尝试这一“新型品种”,以致一个个上百辆的采购订单飘进了车企的生产车间。

前景不乐观 商用车如何走好节能环保路

    当然,市场对天然气汽车的反馈如此积极,并非毫无来由的一阵飓风。眼下,在重卡市场整体较为委靡的背景下,天然气重卡的崛起是有迹可循的:一方面,力度颇大的政策补贴吸引用户打开了钱夹子;另一方面,产品自身相对比较成熟,作为替代汽、柴油的一种能源,天然气在成本上有着一定的优势。

    先说政策方面。周炜告诉记者,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从去年开始发起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用户使用节能汽车产品。其中,天然气汽车是其中一个重大类别。数据显示,去年节能减排资金2.5亿元,今年数字上升到了5亿元左右。而天然气汽车去年占去了7、8千万元的项目资金,今年或将上亿元。

    同时,就实施情况来讲,由于补贴直接惠及物流企业,效果还算不错。据介绍,企业拿到的补贴,是将用户的用气量折算成等效的汽、柴油后,按照1吨燃油补贴1600元钱的标准进行的。也就是说,规模越大的企业,在补贴上就越“有利可图”。

    再看成本方面。目前,物流商用车主要使用液态天然气(LNG)产品,而其续航里程较比气态天然气(CNG)汽车更长,全国保有量约在2万-3万辆间。一个450-500L的气罐,可以完成500公里左右的行驶里程,一般运输车辆装载两个气罐,基本可用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过程中,1.1-1.5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1升柴油的功效,实现了三成左右的燃料成本降幅。而种种因素综合一起,使得定线运输和矿山运输都比较青睐这类产品。

    不过,要说天然气汽车前途似锦、一望无忧的话,也不尽然。周炜指出,其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还要堵住一些热销背后的潜在“漏洞”。

    第一,气源问题。据了解,虽然我国天然气储备比较丰富,但现阶段可利用的却很有限,新疆等地区是为数不多的自产省份;中石油、中石化的气源,仍要依靠卡塔尔、澳大利亚等地的进口;至于天然气的实际供应量也与储量没有直接关系,国内是按管道布局进行指标式分配,每年各省的需求量不会出现大增或大减;并且一直以来,天然气的用途都集中在供热等民生方面,汽车行业需求只能算作第二梯队,一旦出现气荒必然最先“着地”。

前景不乐观 商用车如何走好节能环保路

    更需注意的是,由于LNG的液压比较难于测量,不管余量多少,加气站往往都会要求用户按照整罐加满收费。所以,运输企业只有在掌握气源的前提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成本优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足够雄厚的资金实力做好网点布局。

    第二,价格问题。事实上,全国各地的天然气价格并不统一,自产的便宜些,进口的就很贵,这也导致很多运输企业在可开采区域疯狂抢点建站。而业内一直呼吁的天然气和油价的联动尚未成型,为保民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话,就会牵扯到附加税等细节,协调起来阻碍不小。目前,发改委发布了指导规则,1立方米天然气与1升汽、柴油价格比不低于0.75,只是考虑到新疆等地的价格比才0.3-0.4之间,指导价格统一实施会降低其原有成本优势。

    第三,技术问题。天然气汽车实际并不特别成熟,一些在用产品都是简单改装,把发动机换成LNG发动机而已,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具体来看,LNG需要保持-162℃的超低温,人若接触会很危险,其对零部件也有特殊的要求。据悉,很多天然气汽车发生“意外”,都和液态天然气极速气化之后的泄漏、燃烧有关。另外,从技术上看,天然气汽车的“公告”管理不是太严,在标准、限值和技术要求等方面不如普通车系统、全面、规范。

    第四,驾驶问题。对于天然气汽车的驾驶员,其对车辆的规范驾驶及维修、保养,在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国内多是以企业内部指导为主,存在一些操作隐患。比如,LNG汽车的气瓶需要保持“低温、真空”,长时间放置温度会上升,罐子里压力提高。这就要求驾驶员在车辆不用的时候将气体放空,使用时也必须保持在开放空间,否则容易引起事故。周炜告诉记者,对此交通运输部十分重视,眼下还专门立项进行天然气汽车维护、保养技术的研究。

    第五,政策问题。天然气气瓶是高压容器,是危险品,年检由质监局负责,而汽车本身由车管所和公安监管。这就牵扯到了三个部门,年检过程变得麻烦。况且,CNG的气瓶检查时需拆卸下来做打压测试,耗时、耗力;LNG气瓶年检的时候也没有认定具体负责机构,甚至各地方的操作并不一致。至于改装的天然气车辆,虽然地方政府力推这类产品,但其动力源改变后,车管所却不给做变更,这又造成了明显的政策误区。

    第六,效率问题。现在天然气新车的品质总体令人放心,但是相较柴油机的效率而言,天然气发动机 与之相比仍有10个百分点的弱势。简单来说,其所谓的节能,只在于燃料的替代环节,而不在于燃料使用过程中的效率环节。为此,科技部863高效天然气发动机项目正在试图解决这一难题。而天然气替代了汽、柴油,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暴露出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为此车企需要根据用户反馈,及时、准确做好产品改进工作。

●  传统车节油:降耗需要多方入手

    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国内卡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0万辆。这就意味着,实现公路运输的低碳环保,决不能忽视柴油车的节能减排。而除了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燃油消耗限值”等政策手段,周炜认为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柴油车的节能降耗。

    一是对传统内燃机技术进行升级。如涡轮增压技术的使用,从简单的单级涡轮到可变截面涡轮(VGT)再到双涡轮增压。

    二是采用更新更先进的高压共轨技术。当节能排放到了国Ⅳ阶段,其是必然趋势,以往国Ⅲ的单体泵已经满足不了排放要求,只有高压共轨才能配合后处理等。而且,随着高压共轨的使用,喷射压力的提高,新的喷射模式的提供,排放和燃油利用率都将改进。

    三是附件驱动的智能化。比如,发动机3%-5%的功率都消耗在风扇等冷却系统部件上,但现在通过电子风扇等技术可以控制风扇在低温下不必转动,这自然能够实现节能。

    四是车身造型的优化。主要是驾驶舱和导流槽等进一步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进而有效降低风阻系数。像国外的一些长头卡车设计,就是出于这一点考虑。另据介绍,轿车风阻系数目前仅为0.3,货车大概是0.5-0.6,可见改善空间较大。

    五是通过轮胎技术的改进,滚动阻力的降低。一方面,使用低阻力轮胎即节能轮胎,因为其在花纹、材料上的独特之处,可以帮助车辆降低2-3个百分点的能耗;另一方面,注重胎压的有效监控,倘若胎压不足,会产生10%左右的能耗误差,因此通过检测胎压系统保证胎压稳定很是重要。此外,超级宽胎也是一项非常好的轮胎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发展空间,节能效果不俗。

    六是轻量化。在保证安全和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一些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塑料、铝合金、镁合金等替代以前的材料。据统计,每减重10%,可以降低2-5个百分点的油耗。

    七是电驱动的应用。将车身上的附件做成电驱动的,减去负载造成的能耗损失。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机械设备的功用现在可用电控技术达到。比如,电子起停装置,就能减少发动机怠速时候的能耗。

    八是使用信息化技术。在国外,很多物流企业都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车队的运营管理中,通过车联网实施监控车辆驾驶情况,以及司机驾驶流程,从而实现油耗控制。不过,国内推广方面确有难度,货运市场的组织形式偏向“小散乱差”,企业管理没有抓手,很多社会车辆都以挂靠形式出现,更是难于“联网”。

●  电动物流车: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提及汽车的节能环保,就绕不开电动汽车。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国内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到2020年将力争超越500万辆。而从物流需求出发,这些电动汽车产品,是否将为城市配送等领域的发展提供足够多的助力,是很值得关注的。对此,周炜认为,电动汽车的推广,在商用车领域确实难度很大,需要慎重为之,不可盲目拔高。

    首先,电动车的发展一早就有“争论”,去年最热,今年稍微淡了下来。相比较而言,除了私车以外,其在公交车领域比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更加普遍。

    其次,如果将电动车放在物流行业,那么,国内大货车采用纯电动形式,现在看不现实。因其在国际上,使用也不算广。而在物流行业的电动汽车产品,主要应以轻型商用车为主,其将服务城市配送行业。该类产品续航里程约为80-100公里,载重一般在1.8-2.0吨之间。对于企业来说,使用这类产品虽有政策补贴,但还是“代价”过高。周炜认为,配送公司无法支撑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大企业采购电动产品无非也是出于品牌形象建设居多。

    再次,电动汽车的安全和便捷才是根本。如今,不论车企还是用户,对电动车的要求都集中在续航里程和行驶速度上面,这对一个新型产品来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商用车,电池组巨大,监控起来不如小车容易,更需要人们从意识上注重电动汽车的安全和便捷。

    此外,周炜还强调,电动车的使用和推广需要更加的专业和谨慎。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电动车发生自燃的时候,锂电池灭火绝对不能以水去救,否则只会越灭越糟。而电动汽车上的电池会否产生辐射,对人体健康会否产生影响,这些都要需做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备注:本文为转载内容,目的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文中内容并不代表卡车之家观点。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2012上半年快递完成23.9亿件 同比增51%

上半年,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73.4亿元,同比增长24.4%;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33.9... 2012年07月19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