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产业分析

重卡新车型之痛 国产新车还需时间积累

卡车之家
殊途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2011年的重卡市场让每个企业都倍感压力。临近年末,展望来年,很多重卡老总可能不仅要为明年的销量谋划,更要为新车型的上量想辙。中国企业自己研发的新车型,也许既是老总们的骄傲,也是老总们心中的痛。2011年,很多企业的新车型并没有能在销量中撑起一片天空。2012年,新车型可以更快打开销路吗?

●  临摹之作

重卡新车型之痛 国产新车还需时间积累

图为重汽HOWO轻卡

    中国的重卡行业,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依靠引进车型起家和发展。比如斯太尔系的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和上汽依维柯红岩福田欧曼。山西大运重卡是陈彦平(原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主任,后创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主持开发设计的,也可以算作这个体系,只不过是改良版的。这五家企业的底盘技术都来自于斯太尔重卡平台。

    中国重汽跟沃尔沃的合资过程中,得到了沃尔沃的驾驶室,改进后配上斯太尔的底盘,着就是非常著名和大受欢迎的豪沃(HOWO)。陕汽的德龙系列来则自于的技术引进,随后又衍生出F和M系列。

    北奔重汽引进的是德国奔驰技术,现在其主力车型都是当年引进产品的升级版。华菱则是引进了三菱扶桑的技术,其产品能横扫广东市场,也得益于三菱重卡之前在广东的良好口碑和用户基础。来自于韩国现代重卡技术的江淮格尔发血统比较复杂,因为现代的部分技术来自于奔驰,因此,格尔发也算奔驰重卡的远亲了。

    这些车型都可以算作“描红”之作,无论怎样升级改进都无法脱离原来的车型影子,很多特点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每个有汽车理想的老总都不甘如此。开发自己的新车型,不但关乎未来的市场和利润,更是关乎老总和企业的荣誉。

    近年来,中国重汽的豪沃A7、北奔重汽的V3、华菱的星凯马东风柳汽的M7(这个车型在2011上海车展刚刚亮相,现在还未正式进入市场),包括另外一个后起之秀联合卡车在近几年纷纷登台亮相,这些车型都是各企业面对未来和中高端市场开发的车型,无论外观、配置和设计理念都让老车型望尘莫及。

    这些车型,打个也许并不能算很恰当的比方,都可以看做是临摹之作,比如临摹奔驰、沃尔沃、曼或者斯堪尼亚,我们不妨称作为奔驰体、沃尔沃体或者曼体。当然,所有的临摹者都在模仿的同时加进了自己企业的特征和中国的元素。

    总体上看,这些新开发车型的开发模式都大体相同,以我为主,借助外援,面向未来,定为中高端。这些新车型大都使用了很多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比如自动变速箱、自动巡航、CAN总线、电泳技术等等,车型配置远高于国内主流车型,并且在某些领域,比如电子影音娱乐领域,还超过了被临摹的对象。

    这些车型相对于现有主力车型价格更高,但比临摹之原型,则要便宜很多。对于自家的“比肩国际、技术先进、外观靓丽、适合国情”的新车型来说,各家企业和老总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  干中学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对于这样一些有较高性价比的,面向未来的新一代产品,中国的老百姓却不怎么认账。企业在推出新车型时也是满腔热情,眼里都是憧憬,心里满是期待。然而,这些车型上市后,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追捧。企业销量的主体仍然是以前的老车型。

    不少老总也发现,这些光鲜靓丽的新车型,的确在推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设计、匹配上的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有些小小的缺憾跟车辆较高的性价比而言,实在不算什么。况且,企业一直也在改进,现在的产品跟刚刚上市的产品相比,已经进步很多,大量的用户为何还是不买账呢?这些产品,纵然有些小小的缺点,价格有那么丁点小贵,但是相比进口车,已经太平民化了。为什么老百姓没有蜂拥而至,群起而抢之?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车相对于20多万元的主流车型,并不算特别的好,而且,有时还喜欢“闹点小脾气”,时常免不了“罢工撂挑子”,让用户难以接受。这些新车型,其实也是经过了严格的试验,可是为什么销售出去还是难免有问题?

    有些东西,看起来不那么复杂,可是如果不经过长时间摸索和练习,也不能掌握核心要诀。就像游泳,咱们看见游泳运动员不就是甩甩胳膊动动腿吗?可是如果咱们模仿着下水,别说游的能像游泳健将那么快,有的人就连对岸也游不过去,更有甚者就会“人沉大海”。游泳健将的诀窍有很多,但其中肯定离不开卖油翁介绍他能让油穿钱而入的诀窍那样:“无他,唯手熟耳。”世界重卡巨头,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不但得有创新的精神,持之以恒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也都是“手熟耳”,那可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啊!

    对中国企业而言,开发车型除了有技术,有外援,也得“手熟”。解放奥威J6能够获得现在的成功,也是经历了J5前期问题层出不穷的阶段。正是走过了很多弯路,才能有J6今天的成功。遥想J5当年刚上市时,发动机的问题,车桥的问题,变速箱的问题,大梁的问题,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当时的一汽解放并不为过。

    J5经历了阵痛,到J6上市时,适应市场的时间明显缩短。因此,有了J5的铺垫,J6的上量就显得平稳很多,导入期也明显短于J5。

    至于东风天龙,它跟解放类似,也是以自主开发为主。但跟解放的不同之处在于,东风商用车有日产柴的技术支持,发动机又有雷诺的DCI11,因此,东风天龙上市后虽然也坐过短暂的“冷板凳”,但是伴随着产品不断调整——更加迎合用户的需求和持续的改进,东风天龙很快成为销量明星。其后上市的东风天锦中卡,更是汲取了天龙的优点,少走了天龙的弯路,上市后便一鸣惊人,快速跻身畅销车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车型看起来并无复杂之处,但是如果没有积淀和底蕴,又怎能有美丽绽放?

    这些新车型,都是我们企业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比肩世界,看齐国际,瞄准明天的产品;是很多企业家怀揣实业救国之理想,期待中国汽车早日立于世界名车之林,发愤图强,锐意创新,勇于实践,不畏市场艰险,不惧基础单薄,跟时间赛跑的作品。它们推出来确实是赶上了火爆的2010年重卡市场,但是,却未必能有火爆的销量。其中原因,设计不够“手熟”,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车辆的性能并不能够让用户非常满意,加上价格稍贵,疯抢的局面当然就不会出现了。

    不过,也要看到,有些新车型的销量正在缓慢爬坡。伴随着性能不断改进,其产品能够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再加上重卡已经逐渐从严重超载向逐步规范过渡,新车型的销量一直在增长的通道中前行。今年,华菱星凯马有着不错表现,北奔V3的销量也在增长。

●  未来之路

    岁末之际,展望明年,这些新车型怎么办?对于重汽而言,HOWO A7究竟是在借曼技术改良后,以全新姿态面世,还是只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呢?明年重汽是否会以曼技术产品为主导呢?未来,A7会不会边缘化?还不好说。至于北奔的V3,华菱的星凯马,柳汽的霸龙M7又会有着怎么样的规划呢?一切在商务年会之后见分晓。

    其实,这些企业的这些新车型无论是发展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是先慢热而后热销,亦或是随波逐流而后悄然无息,都对企业并无大碍。能开花结果更好,不能绚烂绽放也可以积攒研发经验,为下一次成功积累失败经历。当年,东风不也失败过一次(东风商用车曾经在2006年之前研发过一款重卡,也叫做天龙,但如流星般迅速陨落,不为人知),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吗?

    对这些企业而言,新车型之痛也许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2004年,笔者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有些企业在看解放奥威的笑话,他们把解放奥威J5上市后的种种囧态拿来娱乐;岂不知,解放J5虽不完美,没能一炮而红的这幅临摹作品再差,那也是“临帖”,毕竟不是“描红”。描红出来的再漂亮,那也是在别人的产品上做文章。所有的大家都是从最初的临摹起步,然后才能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最后自成一体。

    有些新车型本身(HOWO A7、北奔的V3、华菱的星凯马、柳汽的霸龙M7),难说是否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但是,能够百折不挠、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这些重卡企业,一定会在新车型的起点上,继续前进。企业未来的精彩表现也许会基于这些车型,也许是其他车型,这些新车型只不过是企业成长道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不过,明年对于联合卡车而言,可能会是一个比2011年更加艰难的一年。对于联合卡车新车型和集瑞这个企业本身,对于未来可能都难以期许。因为跟上述企业都不一样的是,联合卡车除了新车型外,并没有其他的车型可以支撑销量。对于一个投资20亿的重卡企业而言,年销如果以千台计,那么亏损就是难免的。联合卡车,其向国外品牌重卡宣战的决心更大于其他重卡主流企业,这从其价格定位就可以看出。

    但是无论理想怎么美好,企业总是要过日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样不用花钱?相比其他企业可以在新车型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也可以基于新车型开发更加符合市场的更新一代的车型,而联合卡车则不能够进行得这么从容。假如明年联合卡车的销量不能突飞猛进,市场又能留出多少时间让企业去改进和提高呢?

●  相关阅读:

    你方唱罢我登场!盘点2011年国产新车 http://www.360che.com/news/111222/18412.html


    备注:本文为转载内容,目的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文中内容并不代表卡车之家观点。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2011年11月快递量3.9亿件 同比增69.7%

1-11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416.5亿元,同比增长22.8%;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49... 2011年12月21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