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早几天笔者看到远成物流申请破产的新闻颇为震惊,这勾起了笔者的一些回忆。2016年笔者看上了一所大学的毕业季行李托运业务,最开始竞争对手只有德邦物流一家,在业务开展几天以后一家叫“远成物流”的也参与进来。
彼时笔者对物流行业了解的还不深,之前没听过这家物流企业,因此一心把目标放在德邦物流身上。
远成物流来者不善,凭着比我们低一半的价格抢走了很多业务。不得已笔者只能把首重提高变相降价,而德邦则加派人手团队作战与之对抗。至此远成物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听闻它申请破产的消息,于是查看了一下它过往的发展轨迹。二线物流企业的陨落不过是中国物流行业作茧自缚之下的产物。远成物流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14亿的庞大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面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物流需求,生在其中物流企业必然胸怀万丈激情澎湃。
动辄几千上万辆的运输工具和几十万的员工数量,但凡有点名号的物流玩家都会雄心万丈,生在“战国”又何妨都梦想做那个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大市场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同时也会扭曲参与者的心灵。对于市场占有率、规模、数据,物流玩家们有着近乎变态的需求。
中国那些物流的头部玩家一家的业务量能抵上若干小国的总和,在中国有了占有率有了规模有了数据就不愁没人给你投钱。
有了钱就又能继续把泡泡吹大吸引更多的投资。由此物流企业与资本市场“郎有情、妾有意”天生就是一对。有量又有钱中国物流玩家自然大气。
中国物流行业在群雄混战的乱局中,“低价”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如前文笔者的亲身经历,远成物流就是采取低价的做法去跟对手竞争,效果显著省时省力。
整个物流行业对“低价”有一种“瘾”,明明知道这样会掏空自己损害他人,但创新的乏力与自身的惰性让他们对“低价”欲罢不能。
而要在低价中找利润就只能依靠规模优势,维持巨大的规模又只能依靠“低价”,如此往复让中国的物流行业走上了一条“歪路”。
在不断扩大规模的进程中企业偶尔“缺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此时资本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从各大物流企业纷纷上市就能看出来。
资本市场虽然能为物流企业“回血”,但他们绝对不是活雷锋,他们需要利润;需要企业亮眼的数据来维持资本游戏的运作。
这又加剧了物流企业“低价”打江山的冲动。中国物流企业貌似在资本的加持下生机盎然实则在“低价恶性竞争”的泥沼里越陷越深。
回看远成物流申请破产的消息,从媒体披露的讯息来看“贪大求全”与“战略失误”是主因。不过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原因,如果远成物流真的是“内力深厚”贪大求全不是问题,战略失误也有能力拨乱反正。
其背后恰恰透露出远成物流“外强中干”的实质,大而不强才是根本原因。而远成物流的问题不是个案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对于时下远成物流的困境,有专家给出药方“尽快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脱困”。这个貌似务实的建议不过是在“坭坑里继续打转”。笃信规模、笃信资本的力量让中国物流行业中毒如此之深可见一斑。
想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有错吗?这没错,错的是达成目的的方式。中国的物流企业惯用“低价”手段去打击对手,最终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作用下扭曲了整个行业。
让中国物流行业极端的畸形,做规模是为了低价打死对手;融资续命是为了低价打死对手。而被低价掏空的物流企业内里虚弱不堪,经营失误、大环境变化等等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能搞死自己。
纵使有企业想要提升服务质量、差异化、精细化去求生存。在早已贫瘠的土地上已没有了生存的机会。市场被教坏,降价容易提价难。“同流合污还能苟延残喘,洁身自好觉没活路”对于中国物流行业而言何其讽刺。
当年远成这些物流企业“低价”的手段玩的有多潇洒,今日死的就有多难看。他们为虎作伥,最终也为虎所害。即便前面还有全峰、国通等一长串“烈士”的名字,也解不了“低质低价”对行业的毒害。
生在中国市场不知道对于这些物流企业而言是幸运还是不幸,洗牌还在继续,作茧自缚的是自己,未来只能看谁能活的更长熬死对方。义乌9毛发一票的“雷锋事迹”不要停,那些商家还能等着靠你们赚钱,愿你们长命百岁!(文/卡家号:小K)
沪高速公路通行费将按照新分类标准收费
最新消息获悉:从2020年1月1日起,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行费将按照新的车型分类收费标准执行.高速公路(除G40长江隧桥段)车辆通行费分车型按“每车公里... 2019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