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6月4日京港澳高速驻马店段发生的那起交通事故,卡友上传了不少亲历现场的照片,现场惨不忍睹。其中关于一辆LNG牵引车的现场,很多卡友都提出不少意见,争论最激烈的主要是两种不同意见,一方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也有人认为这是必然。
在与一些业内资深的车辆工程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注意一个规律,那就是所有的事故都是综合因素导致的,分析具体的点要放在周边环境来看,很多就是必然发生的。那么事故发生时,驾驶员的生存空间,意义有多大?在事故背后,与我们卡车司机的密切相关,该怎样理性看待安全措施与效益?
帖子链接:京港澳高速驻马店段事故最新照片
http://bbs.360che.com/thread-449660-1-1.html
● 挤占了生存空间 利益最大化带来了什么?
我国对公路牵引车的《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2004)有明文及严格规定,这就形成了牵引车的一个被动安全性设计习惯(生命缓冲区),主车后面都有一定的释放空间。这部分空间在事故撞击时,一定条件下挽救了司乘人员的性命,特别是进口品牌车辆,配置国产挂车,事故死亡率甚至比欧洲环境还要低。这就是驾驶室后移技术,这张照片意味着什么呢?
同样的撞击角度,对比这张照片,没有后背式的LNG罐体,驾驶室发生了位移,生存率大大提高。很多人会反驳,平头车也有很多载重车事故后面没有位移空间,别急,这是两个不同的情况,最后在讲到这点,先梳理一下LNG布置形式存在的问题。
● “后背式”合不合理 LNG布置形式不同国家是怎么做?
一、国内现状 “后背式”占据主流
国内LNG牵引车的设计采用“后背式”气罐布置的超过90%,原因无疑是追求长距离的续驶里程。必须要说明的是,从LNG本身的安全性讲,国外相关技术本身十分完善,罐体耐高压,耐高温明火,甚至从10米高度自由落体也不会发生变型、渗漏、爆炸。但关于装置的安全性,如果放在系统里布置,仍然会有不可预知的疑问和困扰。
二、欧洲现状 “侧置式”遵循法规
欧盟各国国土面积较小,地理条件特殊,多山,海拔起伏较大。大多数国家对于LNG车辆的使用有严格限制,由于严格执行法规标准,牵引车+半挂车总长不允许超标。在对应的车型上,LNG布置在牵引车两侧,这样不仅发挥了LNG的安全优势,也符合现今执行的最严格法规标准。“侧置式”的LNG罐体布置,理所当然的成为唯一合法选择。
三、北美现状 法规对总长限制宽松
北美地域广阔,高速公路建设较早,路面弯道半径较大。相关的车辆安全法规和标准,并没有限制车辆整体总长,仅对挂车的长度、尺寸轮廓有明确规定。在主车的LNG或者CNG气罐布置上比较宽松,主车有“后背式”与“侧置式”两种组合。但需要注意,虽然北美也有“后背式”,但是长头来讲在对撞的时候,对驾驶员的影响小,缓冲能量被前部吸收。
特别是“后背式”车辆,使用环境基本为港口及短驳为主,以日间驾驶室及CNG罐体居多,使用半径仅300-500公里左右。
著名的UPS已经开始使用LNG天然气车辆来降低运营成本,采用更安全的“侧置式”罐体布置。罐体容量不受轴距限制,更大容积的罐体提高续驶里程。
四、澳洲现状 内陆荒野的弹性法规
澳大利亚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合法使用公路列车的国家,他们的内陆比较特殊,面积广阔,平坦干燥,低海拔地形,卡车经常会在荒无人烟的内陆运营,在LNG的布置形式中,真正追求最大续驶里程,“后背式”与“侧置式”组合使用,基本能够布置气罐的地方都加以利用,也是国内现状照搬的最相近模式。但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注意,这是一个道路条件极为特殊的地域与环境,我国地理条件,除新疆外,部分内蒙古地区,没有任何可借鉴的地方。
五、东南亚现状 法规欠缺追求利益
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天然气车辆的使用也同样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国土面积小,从我们查找到的统计数据表明,基本以CNG卡车的应用较多,布置形式以后改装为主,CNG车辆后背式非常广泛。
由于多数为沿海地区,港口集装箱车辆的普及较快,运营半径极小。地域面积的原因,东南亚各国的交通条件与法规更无任何优势可言,同样与国内现状没有可比性。
2013年4月快递量完成6.6亿件 同比增64%
1-4月份,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799.2亿元,同比增长24.0%;业务总量累计完成769.... 2013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