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产业分析

重汽+曼 能否撼动中国重卡行业竞争格局

卡车之家
痛了☆谁来疼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中国重汽的合作,能否撼动中国商用车整车甚至大马力发动机竞争格局?

●  高端重卡市场的新对手

重汽+曼 能否撼动中国重卡行业竞争格局

图为中国重汽高端重卡HOWO A7

    从双方协议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曼动力的注入,将给中国国产高端重卡注入新的活力。

    双方在协议中表明,新车型主要针对中高端重卡市场。然而,在国内各大重卡企业推出高端重卡的今天,该车型一降生就注定了要加入残酷而激励的竞争中去。

    纵观国内主流重卡制造商推出的高端重卡,都抹不去外资核心技术的影子。例如,东风天龙重卡搭载的就是雷诺dCi11欧Ⅲ柴油发动机;上汽依维柯红岩的新品杰狮搭载的是依维柯Cursor9大马力发动机;今年年初福田与戴姆勒合资后,福田欧曼重卡上将顺理成章地搭载上奔驰OM457发动机;广汽日野在商用车上的合作项目,也有上海日野的P11C撑腰。

    在中国重汽与曼没有约定合作之前,中国重汽推出的高端重卡A7搭载的仅仅是杭发的发动机,使得中国重汽在发动机方面略显弱势。而此次,曼动力的加入或将给中国重汽的高端重卡提供坚强的“后盾”。至此,中国国产高端重卡的竞争态势更加激烈。

●    新的整车平台提速

    另一方面,曼将TGA整车平台输入中国,或将加速国内斯太尔平台的升级。

    曼在2004年在中国首推的TGA长途运输重型卡车,这款车型在18吨及其以上吨位的车辆中具有一定优势;而目前在国内,中国重卡的整车平台,大部分仍是20年前引入的斯太尔平台,虽然近些年,一些非斯太尔平台的重卡企业崛起,但从目前14吨以上重卡销量榜上排前几位的企业来看,使用斯太尔平台的企业仍占多数。

    其实,相对于中国重卡的发展速度,斯太尔平台早已过时,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突破点。例如,陕汽引进曼F2000驾驶室技术。此次,中国重汽获得了曼TGA技术的注入,在更新重卡平台方面可谓抢占了先机。

    同时,曼在车桥等核心总成方面的技术,也将置入中国重汽。对于中国的重卡企业而言,正在面临着一场革命,由此前外购核心总成的方式向自产核心总成的方式转变。潍柴所打造的“黄金供应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不仅仅对于重汽,对于整个商用车行业而言都存在这样一个大的趋势。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曼在卡车服务和技术提升方面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如果重汽能学到,这远比技术要来得重要得多。

    然而,对于中国重汽和曼的合作,有声音却认为,未必能撼动中国重卡的竞争格局。有业内人士质疑称:“重汽虽然总成技术都在自己手里,但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反而各部分摊薄了,像发动机,重汽在人员、资金、设备投入都不大。”

    陕汽销售公司市场部经理刘科强告诉记者,中国重汽与曼之间的合作,双方都太着急了,之后的发展如何目前无法预料。曼由于今年欧洲市场业绩下滑,所以急切地需要从中国市场寻找“心理补偿”,而中国重汽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短板,也急需新发动机技术的注入。

●    搅动大马力发动机市场

    曼动力的注入,是否会影响中国大马力发动机竞争态势?

    内燃机行业专家魏安力认为:“重汽走了一步好棋,而非抄底,而非市场换技术,重汽是在非常扎实地一步步进军全球市场,是从战略层面作出的决策。” 

    魏安力说,中国市场上其实需要大马力发动机,但国内大马力发动机没有形成批量,或者说没有形成市场。“前几年,我们只能用曼、斯堪尼亚、奔驰和沃尔沃的发动机,近些年,中国企业意识到了发展大马力发动机的重要性和市场前景。”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销售总监张广冀告诉记者,2008年,东风康明斯做过市场调查,全国重型发动机的市场仅2万台。“这块市场其实很小,曼发动机产品的进入必将分去这块小市场的部分份额。”但他话锋一转:“在中国,目前是整车的发展限制了大马力发动机的发展,出现很多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也成为阻碍国内重型发动机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潍柴的相关工作人员却有相反的看法。“重汽跟曼合作,可以把曼现成的产品拿过来。但产品的价格肯定会提高,所以要看国产化情况。发动机不是小总成,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并实现国产化的。”该工作人员称,对于重汽是否能在约定的时间内消化和吸收曼的发动机技术,还有待商榷。

    上汽菲亚特红岩副总经理杨汉琳和上海日野发动机有限公司营业部部长孙钢欣看法不一。杨汉琳认为,如果在各自的配套体系内的话,影响并不大;但是,在配套体系外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例如,如果曼和重汽之间没有签订排他性的协定,重汽就有可能用我们的产品,可以说影响是存在的。”而孙钢欣则认为:“对于重汽而言,引入曼的发动机技术是好事,但是在短期之内,很难说就能够消化吸收。”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