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用车的电动化进程加速,但偶发的电池起火事故让公众以及潜在客户对这类车型的安全性产生质疑。据统计,2024年电动车起火事故中,37%由底盘撞击引发,21%与快充热失控相关。而商用车因载重大、行驶路况复杂、运营强度高,电池安全风险更为突出。
日前,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公布,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这次修订将动力电池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改为了强制性要求,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那么这一标准的实施,将会对新能源卡车带来什么影响呢?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本次修订新增了电池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试验项目,加强热扩散等安全要求,与2020年版标准(GB38031-2020)相比,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
此前,旧版标准仅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而新标准则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超过60℃。
这意味着电池系统必须具备多层级热失控阻断能力,比如通过电芯级阻燃材料、模组级隔热设计、系统级智能监控等多重防护,从源头遏制风险蔓延。而这对于电动车用户来说,在安全保障上可以说更进了一步,令人振奋。
此外,对于商用车而言,快充循环安全要求也非常值得关注。其主要考察的是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针对SOC从20%充电至80%时,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电池单体在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其实在新标准制定过程中,研究组从行业调研的情况了解到,截止去年初时,已有78%的企业已具备“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基于这一情况,研究组一致认为将热扩散要求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具备技术可行性。
在具体的测试验证方法上,新标准提出了针刺、外部直接加热、在电池单体内部布置加热片3种触发电池单体热失控的试验。试验时,制造商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触发方法,也可自行选择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当采用推荐的三种触发方法均未触发热失控,则认为电池产品无法被触发热失控,试验通过。
不过,标准的提高虽然是好消息,但是大家也应该明确的是,“测试”与“实战”还是存在落差的,测试不可能覆盖日常使用中的所有情况,符合新国标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极端事故中都能做到绝对安全。实验环境是相对理想化的,而实际事故场景复杂多变,比如高速撞击、连续撞击等极端情况,可能会超出电池的防护极限。
浙江省消保委汽车专家汪英来表示,“对于提升新能源车安全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新国标是指,按照这样的标准实验不起火、不爆炸。而不是说在事故中,严重的撞击不起火、不爆炸,这是两个概念。”
也就是说,“不起火、不爆炸”是基于实验条件而言,并不是保证在发生车祸、发生严重撞击后必须做到不起火、不爆炸。但这并不会削弱新标准的意义,因为它为商用车动力电池设立了一个更高的安全基准,倒逼企业提升电池安全,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
而“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实施也会将给卡友们带来不少好消息。首先,新国标的实施将会拔高行业整体的安全水准,带来更加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商用车。
其次,针对于电动卡车“上险难”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某新能源汽车促进会认为,满足新规车型的保费有望下浮15%-20%,电池终身质保条款或将剔除“热失控”免责项。
至于有计划购置电动卡车的朋友们,是不是等等买更好呢?新国标提出的大部分测试项目,都是刚性测试科目,必须通过才能上市销售,这意味着在新国标实施后购买的车型更安全,也就是2026年7月1日后上市的全新车型或2027年7月1日后购买的在售车型。如果卡友们对新能源商用车心存疑虑,不妨考虑再等等看。
不过商用车毕竟讲求的是经济效益,很多情况下早投入也意味着早日回本,这个就需要大家权衡利弊了。
GB 38031—2025 标准的实施,是商用车动力电池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更严格的测试、更全面的要求,为商用车动力电池安全保驾护航。对于商用车行业而言,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牌,那些安全不达标的企业将被无情淘汰,而具备实力的企业将在更高的标准下脱颖而出。最后问题来了,“新国标”实施后,是否加强了你对电动卡车的信心?你是否会考虑购买电动卡车呢?
双核破界能量自由宁德时代开启多核时代
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重磅发布了三款动力电池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以及一款蓄电池产品... 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