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进入2018年,新能源领域安安静静地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仿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型的市场反应会一直低调,在很多人都认为“祥和”会是上半年的主旋律时,中机中心打破了这片宁静。
2018年1月30日,中机中心发布《关于暂停<公告>内部分新能源车型的通知》,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要求,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对《公告》内新能源车型进行了清理审查,拟在第304批《公告》中暂停其公告。
据统计,拟被暂停公告的新能源车涉及101家企业共计800余量,其中绝大部分涉及的车型是新能源商用车,接近半数是新能源专用车。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从企业开发设计能力、生产能力、产品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并强化安全监管要求,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经过多方咨询,此次大批量暂停新能源车的公告,是因为这部分车的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机功率等技术参数不达标,并且客车安全防护等方面不符合标准。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开始瞄准了新一年的电动车的市场,扎堆申报,可是虽然提交申请的车型公告数量较多,但是工信部没有放松对这些产品的审查,严格了准入门槛。
另外根据网络消息,部分车企在预估了整改成本后,主动放弃了这些新能源车的生产,换句话说就是利润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厚就不做了。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之前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引爆的一颗炸弹——骗补。部分车企看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无限潜力,有能力要上,没有能力造假也要上,于是滥竽充数,只为充实自己的腰包。
在经历了几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相关部门在新能源车型的管控了取得了一定的心得。首先在补贴政策调整后,在卖车领取补贴前面加上了“三万公里”,淘汰一部分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同时“路遥知马力”,三万公里也能让车的性能得到验证。此番中机中心又公布了叫停一批新能源车型的公告,更是在根源上提高了准入门槛,用政策之手帮助新能源市场更加规范。
根据不可靠消息称,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国家可能会实施“末位淘汰制”,以此来刺激新能源领域迸发更积极的活力,促使新能源车企生产更符合用户使用利益的产品,加快新能源车普及的步伐。
大浪淘沙,唯强者存。与传统燃油车的悠久历史相比,新能源汽车可以说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婴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成长过程中所犯错误给予适当惩罚,这样才能帮助这个婴儿健康茁壮地成长。(文/管冠强)
邓禄普轮胎迎130周年 尖端科技创变不息
2018年,邓禄普轮胎迎来品牌诞生130周年.作为已步入百年殿堂的世界级品牌之一,邓禄普始终引领汽车轮胎行业发展,以尖端科技打造一流产品,并以深厚的... 2018年0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