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业界动态
中国重汽

走内涵式增长路 重汽卡车股份转型升级

卡车之家
因为我爱你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近几年,中国重型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给前几年大力扩张产能的众多生产厂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然而,就是在整个行业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重汽卡车股份却走出了一条迥异的快速发展之路。他们立足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华丽转身,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大幅增长,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增长的科学发展之路。

走内涵式增长路 重汽卡车股份转型升级

卡车之家配图

    卡车股份总经理于瑞群说,面对市场规模的萎缩,卡车股份眼睛向内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抓效率、抓从而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资金占用,从多个环节降低赢亏平衡点,实现了规模降下来,效益提上去的科学发展之路。

●  “3+3”改出新天地

    中国重汽是我国重卡行业第一家实施按订单生产的企业,这种生产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同行业较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卡车股份结合自身实际,认为这种组织方式仍有进一步优化、完善之处。

    过去,卡车股份根据中国重汽销售部提供的订单,按接到订单的时间先后安排生产。但中国重汽是我国重卡车型最多的企业,仅卡车股份生产的车型就有2000多个。车型不同,配置不同,需要的零部件也不同,如此多样性的车型使生产组织相当复杂,难度也很大。

    由于车型过多,经常造成个别车型缺件下线,就是整辆车还缺某个或某几个零部件先下线,等这些零部件到达后再重新上线完成全部装配,重复劳动的结果,是造成大量人为的浪费。“仅我们一个车间缺件下线的车最多时一班就有三四十辆。”总装三车间负责统计工作的于再冉说。

    针对这种情况,于瑞群决定改变让市场牵着走的被动局面,大力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于是推出了被称为“订单生产体制下的计划生产”。首先,接到订单后先由专业人员进行订单分解、组织,然后订单进入为期三天的预排产期,各相关单位在信息化的支持下,根据预排产车型、数量有计划地进行资源组织;生产单位提前做好相应组织安排。预排产期后,订单进入三天锁死期,此时,排产计划转为总装单位实际生产计划。

    思路一变天地宽。这种卡车股份称为“3+3”的生产组织方式,增加了一个计划、统筹的环节,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资源准备充分,基本消除了生产线上缺件下线的现象,劳动效率大幅提高。而当大家都在担心这种方式是否会影响产品交货期时,卡车股份以事实给出了答案:过去从接到用户订单到实际交付车辆需要15天甚至更长,现在缩短为9天。

    “3+3”方式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同时,卡车股份也根据这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全方位调整,使企业管理水平在不知不觉间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过去,总装线上车间主任、班组长,直到装配工都有权向物流部门要件,缺啥就要啥,不仅影响生产节拍,也让物流部门无所适从。同时,要来的件型号是否百分百正确也难以保证,上上下下都乱、都烦。现在每个工位都配备了电脑,打开电脑,要装什么件一目了然,物流公司会在电脑的指挥下在指定时间送到现场,整个过程清晰流畅,干起来也省时省心省力。”谈起“3+3”带来的变化,总装三车间主任翟少阳深有感触。

    于瑞群说,“3+3”生产方式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目前,我们正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卡车股份的制造执行系统,即TMES系统:通过信息传递,从订单下达到整车生产实现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包括技术支持、成本控制、过程控制、生产信息等内容,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减少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没有附加值的活动。通过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准时化下的“3+3”生产方式,使“3+3”生产方式进一步快捷高效。

    为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卡车股份对物流系统进行了整合改造,物流公司由过去的8家减少1家,实现物流的有序、高效、准时,逐步消除物流短板,初步建立统一、整合、优化的领导型物流模式,实现了物流管理统一计划、统一器具、统一流程和统一入场,并不断优化供应链,提升物流水平,促进生产的安定化。

●  “小”规模产出大效益

    规模出效益,这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知道的常识。然而,如何能在小规模的前提下也实现更大的效益,却并不是人人都能破解的难题。面对市场低迷的形势,卡车股份走出了一条迥异的发展模式:眼睛向内要效益。

    绵阳分公司是卡车股份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战略部署,为开发西部市场于2011年成立的。由于等待许可证审批等原因,2012年停产一年,净亏损三千万。今年2月重新开业后,卡车股份没有急于铺摊子、做规模,而是以效益为中心倒推成本,精确测算出效益平衡点。

    他们根据多年的市场形势,预测绵阳公司每月订单数200—400辆之间,并据此安排生产规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绵阳公司实际用工一直控制在120人以内,月产300辆左右,从而实现月月赢利,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800万元。实现了以最小的规模、最少的投入,取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断降低赢亏平衡点,是卡车股份近几年的头等大事。由于产量的减少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卡车股份将过去的双班生产改为单班生产,用工人数由过去的11000多人缩减到现在的7000多人。过去双班生产时最高月产纪录是15900多辆,现在是单班最高月产已达9300辆,在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了费用的大幅降低。

    同时,他们根据产量减少后的实际,关闭了车身部焊装二和涂装二两条生产线,仅动能支出每年减少约776.99万元。根据车身部涂三车间和车架部电泳线耗电量大的情况,调整其班次为大夜班生产,避开用电高峰,节约用电费用。又于2012年8月完成了压缩空气系统地改造,使大部分的总装配车间实现独立生产,每月减少动能费用约8万元。

    在卡车股份车架部,经理吕玉春指着窗外空阔的院子告诉记者,过去走出车间,过去道路两旁、车间外空到处都是挤得满满的,驾驶室、车桥发动机、车架一个挨一个,现在是路宽了,院大了,钱省了。

     “‘3+3’实施后,生产储备、资金占用均大幅减少,主要总成在制品降低三分之二以上。过去仅车架日常储备就有3000多个,现在给我们的指标是不超过200个。在制品资金占用过去是7000万元上下,今年的指标是1500万元。同时,集团各配套单位,比如发动机、车轿储备也相应地大幅减少,带来的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吕玉春说:

    在连年下降的基础上,截至9月末,原材料占用资金774万元,比年初下降68.7%;外购配套件3817万元,比年初下降19.1%;在制产品4151万元,比年初下降36.2%。存货资金总额由2011年的11亿元锐减到2012年的5.3亿元,财务费用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今年1至8月份,比上年同期又下降59.8%。

    管理创新使卡车股份尝到了甜头,为此,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通过系统性现场优化、管理创新,系统性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推动精益生产方式向深度发展;通过积极推动细化班组核算,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非生产物资班组核算,进一步提高费用的控制水平;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配置降低成本,比如经济型驾驶室和简化版电器的开发、电动玻璃的选装。通过系统供应商队伍的选拔和建立,不断提升供应链品质。

    这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实施,卡车股份盈亏平衡点在逐年降低。据测算,卡车股份赢亏平衡点2010年为6500辆,2011年为4800辆,2013年4500辆。单车利润由2011年4319元,提高到2013年的8364元,提高了93.66%,从而使卡车股份在产销总量维持相对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利润的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T7H、T5G新车型相继投产。投产前期卡车股份就对新产品的效益预先进行了测算,借鉴老产品的成本控制经验,对新车型的成本不断优化,使其成为2013年新的效益增长点。

●  控过程抓出好产品

    在记者的印象里,老总们的工作总是繁忙的。电话不断,访问不断。而在采访于瑞群的二个半小时里,只有一个电话,一次来人,这使记者很不解。“我们现在实行过程管理,一切工作都处于过程之中,换句话说,就是整个过程没有空白区域,一切事情都有具体人负责,除了突发性事件,就不用来找我了。”

    “产品的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设计因素外,多源于过程的不可控。”于瑞群说,“每一个产品都源于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又包括多个子过程,比如装配过程,总成、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外协配套件的生产供应过程。要控制好终端产品,就要将整个过程纳入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之中。”

    2011年,卡车股份开始由过去的职能管理,切换成过程管理。首先是将过程进行识别,把企业的整个过程分为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进而又细分为360多个子过程。第二步是建立流程,使一个个过程环环相连,丝丝相扣,结成一个无空白区的整体性过程。第三是建立与分配挂购的过程评价体系,对整个过程及个个子过程进行评价、考核。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由于打破了过去的职能管理,卡车股份一下子撤并了三个部级部门。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变,许多部门开始将人员主动下沉到基层,积极深入生产一线和市场一级。同时,一些跨职能的部门相继成立,覆盖了管理的空白,而在整个过程管理中机构和人员得以自然精简,充实到一线和薄弱环节。

    而对过程的考核也很简单。过去,卡车股份总经理要和各个车间、部室负责人签订年度考核责任书,每一份责任都洋洋洒洒十多页,而在质量部经理孙元波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他的责任书只有区区的两页半,五项考核内容。

     “别看只有两页半,可把所有的工作全覆盖了。”他说,现在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于过程控制,包括公司内部的过程、供应商的过程。孙元波说,前几天他刚从外地走访市场回来,质量部组织了30多个的队伍走访市场,包括专家、厂内技术人员和供应商队伍深入全国服务站进行培训。

    他说,过去抓产品质量主要局限在厂内,现在则更多的是厂外。我们每年都要根据产品及售后反馈情况深入服务站进行培训,少则五六次,多则十来次,小规模的培训就数不过来了。同时,还要按计划深入供应厂家工作,进行规范、协调。“起点是市场,终点也是市场,这就是我们的质量管理过程。”

    质量部根据新的过程管理要求,积极从系统角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包括加快TS16949体系运行的磨合和深度推广,推行常态化的内审制度,尽快提高新体系的成熟度,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他们以过程审核为载体,对生产线及重点产品开展全方位过程审核,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率。

    内部管理上,质量部突出抓好现场管理、工艺管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突出装配质量的提高,提高一次下线合格率。他们选取几个产量大、成熟稳定的车型作为直通车型,直通车型就是下线后直接入库,省略掉检查、调试等诸多环节,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在供应商的管理上,突出过程的审核。质量部组织社会相关专家、质量工程师、厂内专家,对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现场、生产过程进行审核。

    今年上半年就完成39家核心供应商的过程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供方提出整改计划和措施,由厂内相关部门组成约谈小组,根据整改计划与供应商总经理就每项内容进行沟通,从原来的就事论事改进,转变为管理流程和体系文件的支持性整改。后经卡车股份质量、技术等相关部门联合复审,各供应商整改基本达到预期,提升供应链质量保证能力,以提高采购产品质量。

    同时,他们针对市场反馈信息列出产品改进计划,对热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2012年确定了16个攻关项目,2013年立项28个。随着项目的推进,产品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今年1—8月份平均单车售后索赔额下降29/18%。

    卡车股份转型升级、寻求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于瑞群说,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断转变旧的生产方式,建立符合现代生产模式的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创新永无止境。

  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13年9月快递量完成8.4亿件 同比增62.9%

1-9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851.3亿元,同比增长27.2%;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902.... 2013年10月17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