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作为对中国重卡发展有着突出贡献的老前辈,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本文转载自中国重汽魏力辉先生的博客,以下是全文:
参加了川汽厂建设和引进法国贝利埃汽车生产出红岩/康明斯发动机国产化率/组织400辆国产斯太尔汽车的生产的老重汽人,我的父亲魏大明今天凌晨(2010年10月5日)去世。
魏大明 高级经济师。男,1935年4月出生,安徽嘉山人<现明光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机械学院。曾任四川重型汽车公司总经理,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专用车公司常务副理事长。曾任中国重汽集团公司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理工大学济南校友会名誉副理事长,重汽集团机关党委书记,中国机械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五届理事。
主要贡献:
1956~1960年 从事高、中压锅炉的生产与研究工作。
1961~1965年 参与组织生产装配了我国制造的第一套反应堆底和壳体。
1965~1998年 致力于汽车工业的建设、技术引进、生产试制、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工作。
参加了川汽厂建设和引进法国贝利埃汽车技术、吸收消化、生产试制出35辆红岩CQ261、CQ372重型汽车。结束了我国依赖进口重型汽车的局面。
提高康明斯发动机国产化率、企业改革初期,在推行单项承包经济责任制、企业整顿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此《重庆日报》、《红旗》杂志曾于1982年作过宣传报道。
1985~1998年 调中国重汽集团,主管生产、供应工作。打通了计划物资分配在国家计委实行单列渠道,建立了独立的物供体系,组建了重汽集团物供公司,统一组织了新老产品的生产、协调、内外配套,实现了"以老养新"。
运用承包法,组织400辆国产斯太尔汽车的生产,实行"六统一'"(贷款、计划、供应、价格、销售、还贷)。并见成效,使中国重汽集团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潮中迈出关键的一步。
撰写《考察美国太阳神计算机公司的几点思考》(《重汽政工简报》1992(25)),《加快换型步伐,狠抓商品生产,振兴中国汽车》一文被高级经济师评委会评为'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优秀论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生产,壮大集团卜一文,被《重汽报》评为优秀征文;《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一文,被"中国重汽新闻协会"、"新闻工作协会"评为:“中国重汽行业新闻”一等奖先进事迹1989年曾被经济日报出版社写入《坚实的脚步》一书,入选《中国重型汽车发展的十年》一书中。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魏大明同志为了中国重型汽车的生产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特别是为了老川汽的建设,组织当时的400辆国产斯太尔汽车的生产,协调组织老中国重汽<济汽、川汽、陕汽、潍柴、杭州发动机厂等>生产、供应,付出了心血,他公而忘私,尽职尽责,参加工作40多年没有为了自己和孩子谋取私力,一直到临去世前,还关心中国重汽,老川汽,陕汽,潍柴,杭发,陕西汽车齿轮厂,株洲汽车齿轮厂,四川重型汽车公司6厂一所<川汽、重庆汽车配件厂现在的重庆卡福、重庆油泵厂、重庆钢板弹簧厂、綦江齿轮厂、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现在的重庆康明斯、重庆汽车研究所>的生产和发展。他无愧于一个老重汽人的称号。
我代我们全家感谢在魏大明生病期间所有关心、帮助、看望过的魏大明的领导,亲朋好友。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969240100log0.html
● 延伸阅读:
著名业界评论员夏树先生曾在文中提及魏老先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重庆市曾经想把辖区内的重卡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倡导者就是当时担任四川重型汽车制造公司总经理的魏大明……”。详细阅读请点击《潍柴全面收购陕重汽 虽非最佳,亦是双赢》
2010年8月快递收入99.5亿 同比增16.8%
2010年1-8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827.9亿元,同比增长18.7%;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53... 2010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