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心境才能拥有快乐的心情
货车盲区被称为看不见的死亡地带,误入其中吞噬了不少生命,基本上就是非死即伤。一旦发生盲区事故,货车该不该担责呢?
即便是设计缺陷导致视觉盲区,但是货车转弯不让直行发生事故一样担负全责,但是如果行人强行并入直行钻入大货车盲区,受伤负全责。
其实货车盲区事故高发,除了本身货车设计缺陷,车身高盲区多,盲区普及宣传不足,辅助影像设备普及有限,行人安全意识差,道路预警设计不人性化也是关键。
其实为了让看不见的死亡地带“看的见”,出厂标配带盲区探测设备和环景影像系统的货车日益普及,同时外置红外探测功能的摄像头、语音警示喇叭、360度摄像头、云报警监控系统也不断覆盖,但是价格高额,成本自担,覆盖程度依旧有限。
为了减少内轮差事故,降低卡友成本负担,路面设置内轮差警示带,事故多发路段设置黄色警示标志也逐步试点启动。
从通行安全的需求出发,提前提醒转弯行人和车辆,人性化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对于预防盲区事故的发生作用显著,全面普及势在必行。
近日,湖南高速交警现场揭秘一台一汽解放JH6的盲区究竟多长、多宽?盲区的大小取决于车头高低和车头下测试对象的高低,一个175cm的成年人距离大货车1米3才能被看到,从左右两侧缓缓接近车头80cm之内是根本无法被看到的,车头右侧盲区更大,吞噬一辆下客车都绰绰有余。
本身大货车盲区有动态、静态之分,静止时候视觉盲区,动态时刻就是死亡地带。尤其右侧车头盲区大,内轮差加上视觉盲区,并行误入右侧盲区导致事故高发。
本身转弯让直行,但是盲区干扰,货车右转弯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并排的行人、电动车的存在,可一旦发生类似事故往往大货车全责,要避免安全事故大货车右转弯时候要谨慎,一看二停三听四缓行,切不可侥幸冒进。
之前在江宁一路口渣土车右转弯时,一并排自行车本想直行,可见货车转弯一时间楞在原地紧贴车头,几秒钟内自行车被卷入右侧轮胎,女子踉跄向前逃过一劫。
虽然货车存在视觉盲区,但事故判定渣土车全责。自行车与渣土车并行,安全意识差,要避免类似的事故,必须提高安全意识。
目前为了提高行人警惕,常州312国道34个路口,昆明2个路口,以及宿迁3个路口都设置了右转弯危险警示区,人性化设计获得的大众点赞,网友呼吁希望得到全面推广。
相信随着路面设置醒目的红色右转弯警示带逐步普及,能提高行人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避免和大货车并排抢道的现象,类似盲区事故一定会大幅度减少。
大货车转弯不让直行发生事故全责,但是强行并入直行钻入大货车盲区,受伤则是行人负全责。
发生事故不是单方面的,马路上行人和骑行者也需要规范,一些人是不知道盲区的存在误以为货车看得见,另一些是规则意识缺乏侥幸心理严重,尤其行人、电动车群体闯红灯、强行并入直行违法违规现象习以为常,即便是碰上大货车也并不让,导致事故屡屡发生。
FMzQADNVesA.mp4" id="qqplayer5576678020386466387" imgsrc="https://topicv.3imx.cn/96419797vodbj1500024593/5cf9b6725576678020386467283/mGZU32.png">
近日在福建宁德一红绿灯路口,一货车在等红绿灯,一辆三轮车见有机可乘,红绿灯路口也不不依次等待通过,直接从侧方车道变道绕向货车前方,货车车身高三轮车进入货车盲区根本看不见。
红灯过后货车启动,直接撞翻三轮车,男子也从三轮车上摔出。好在大货车车速不快,撞倒三轮车后及时停下来了,可三轮车强行并入直行钻入大货车盲区,受伤需要自己负全责。
盲区事故多发,事后追责不如事前预防,要想彻底杜绝类似事故,必须在车、路、人三个方面全面发力,道路方面事故多发路段设置警示牌、重点路段设置路面警示带、交警执勤及时提醒、路面规范都不可或缺,同时提高行人、非机动车的安全意识、规范上路,加大宣传避免与大货车并行抢道误入货车盲区。
运输企业更要加强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盲区预警设备、系统的覆盖,货车生产企业更要改进设计缺陷,避免上路风险,逐步实现出厂标配盲区探测系统,相关研发企业更要加大研发投入,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市场普及度,逐步消灭货车盲区,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文/卡家号:林晋)
潍柴动力:2021年拿下轻型车动力第一名
行业排名从第六升到第一,需要多久?潍柴轻型车动力的回答是:两年!这不是狂言.实际上,去年四缸柴油机销量尚不足10万台的潍柴轻型车动力,2020年预... 202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