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卡车已经与20年前完全不同,从1983年最初的奥地利斯太尔进入中国,运输车辆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而来,驾驶环境的改变也在悄然进行着。
现在需求最迫切的就是空调了,太阳的炙烤将驾驶室变成一个小火炉,尤其是停车之后,如果没有空调,很难在驾驶室内休息。
● 驾驶室环境:从无到有的改变
前苏联吉斯151中型卡车
老解放是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运输车辆的代表车型,那个时代一切从简,卡车没有空调,甚至没有暖气,只能在一些军用车上看到奢侈的暖风系统。当时的子弟兵开着这些车辆克服种种困难,行驶在青藏高原,现在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1983年国产首批斯太尔91系列重卡
上世纪80年代,抛开所有进口车型,斯太尔项目的引进让国人看到了发达国家同时期卡车的先进技术。在当年的奥方提供的样车中,可以选装独立加热系统与空调系统。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也只有在部分文献中看到蛛丝马迹。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高速公路迎来建设高峰期,随之而来的长途运输车辆和驾驶员也在经受着南北气候差异带来的考验。当年的重汽联营公司(重汽,陕汽,川汽)产量不高,价格也难以让普通用户接受,似乎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春兰卡车
真正当时国内流行的车型是东风153、解放151系列六吨,八吨载重车。冷暖空调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当年典型的春兰卡车的销售宣传是“最豪华的驾驶室,春兰卡车,标配空调”。一个生产空调的厂家,在重组了“南京东风”的资产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春兰卡车的成功,从另一角度讲,顺应了用户对舒适驾驶环境的迫切需求。
2011年5月邮政收入同比增26% 达649.2亿
1-5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649.2亿元,同比增长26.0%;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30.8... 2011年0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