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原创】“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这是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曾几何时,方向盘是骄傲、荣誉的象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卡车司机手握方向盘,走南闯北,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他们运送着紧俏物资,能见识广阔天地,是令人羡慕的“好饭碗”。路人会向他们挥手致意,孩童会追着卡车奔跑,连姑娘们择偶时也多看两眼那身沾着油渍的工装。
而今天,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却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57.93%的货车司机坦言“不受尊重、社会地位低”(报告第16页)。方向盘上的骄傲,因何消磨殆尽?
尊严,首先建立在稳定、公平的收入基础之上。而如今的货运生态,却在逐步吞噬货车司机的经济信心:
“白菜价”运费,卡友自嘲是“卖命钱”:有94.05%的个体司机与77.48%的受雇司机认为目前的运价偏低(P11)。调查显示货车司机月均收入多集中在5000-8000元(个体经营者占比25.89%,受雇司机占比37.09%,P13)。
值得一提的是,有近八成个体司机,以及53.52%的受雇司机反馈2024年收入有所下降(P14)。虽然这一收入水平在蓝领中属于中等偏上,但近年来收入的“开倒车”以及付出的众多代价,让很多卡友感叹“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正比”。
“车轮不停转,口袋不见满”:受雇货车司机中有58.41%月均出车26天以上,34.93%的受雇货车司机每天工作超12小时。更荒诞的是,55.11%的个体司机日均货源等待超5小时——时间就这样在空转中“蒸发”(P8-10)。
“垫资跑货运,时常被拖欠”:75.77%的司机遭遇过拖欠运费(P12)。调查数据显示,反映货主为占用资金无理由拖欠的占比最多,达到54.73%;其次是货物送达后拒不支付运费,占比45.97%;第三是货主因经营困难拖欠运费,占比43.73%,这些乱象让货车司机跑在路上的好心情也被消磨殆尽(P27)。
当辛勤的付出换不来体面回报,经济尊严的基石已然松动。
如果说收入是卡车人“生存的底线”,那制度保障就是他们“体面的天花板”。可惜的是,这个天花板如今正在漏雨。货车司机常沦为规则中的“隐形人”,出现“扯皮”时往往是弱势的一方:
“货是爷,车是孙”:52.76%司机遭遇装卸车超时纠纷,41.41%有过“押车纠纷”(收货人往往把货车当成临时仓库,卖完货才让司机离开),40.57%遭遇过“放空纠纷”(由于货主的原因导致货物未能按时装运或取消装运,从而给承运人造成损失)(P26)。货车司机的时间与尊严,在货主的强势面前连连后退。
“罚款如刀,服务缺失”:55.78%的货车司机痛斥公路“乱收费、乱罚款”;59.40%抱怨“进城限行时间长、区域大”;52.02%面临服务区“停车难、休息难”(P48)。卡车仿佛成了“行走的麻烦”,而非经济血脉的输送者。
“保障悬空,病痛随身”: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货车司机患有职业病。在患病司机中,九成以上货车司机因长时间驾驶,患有颈椎病、腰椎病,近七成的货车司机因饮食不规律等,患有胃病(P17)。
数据显示,有六成左右的货车司机做过体检,但仍有四成的货车司机没有做过体检,在个体司机中,48.55%的没有做过体检。15.08%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险,“因病致贫”风险如影随形。
保障的缺失,让卡车司机变成“鲜有人撑腰”的独行者。一边是强势的货主、平台,一边是略显乏力的维权渠道和保障体系。结果就是,货车司机像一颗颗螺丝,被卡在齿轮里消磨得无声无息。
社会认同是“看不见”的尊严。但正是这种无形的看法,正逐渐压垮卡车司机的心理底线,卡车司机贡献巨大,却常被社会忽视:
“劳苦功高 却被刁难”:货车司机承担了全国七成以上货运量,却会在物流园门口因为极小概率的短路起火风险而被要求“严禁使用驻车空调,违者罚款1000元”,要知道夏季驾驶室里的温度可以轻松达到50摄氏度以上。公众只见物流便捷,不见背后风餐露宿的卡友。
“一人坏事 众人受累”:“百吨王”、“三超车”等标签,让合规司机无辜背负骂名。笔者甚至看到有网友气愤地评论道“孩子上下学路上大载车一个接一个,根本看不见管的”。
而受到“百吨王们”的影响,一位来自山西忻州的司机留言,自己因坚持合法运输被“百吨王”排挤出局,客户干脆长期拖欠运费,理由居然是“你拉得比别人少还贵”。这是怎样的一种荒谬逻辑?守法者反而被边缘化,违法者成了“市场赢家”,气得卡友愤怒地问道:“天理何在”?
“驾驶室的孤独”:长年离家、社交隔绝,使司机成为“熟悉的陌生人”。报告显示,70.27%的司机因“工作时间长、休息少”困扰(P22),精神尊严同样被挤压。
当公众只盯着“违规新闻”而不看日常辛苦,当付出被漠视、形象被扭曲,社会地位的下滑便无可避免。
骄傲不是谁给的,是整个行业一起守住的脸面。如今货车司机社会地位低、舆论印象差,不仅有外部制度与认知的问题,也有内部行业形象的伤痕。要让这个职业重新站直腰板,还真得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同时发力。
外部方面,要还卡车司机一个公平、体面的营商环境。平台上,要建立透明、合理的交易机制,解决运费难结、货主失信问题;社会舆论上,也应放下偏见,多看见司机群体的辛苦与价值。别让他们疲于奔命,还得承受“不被理解”的标签。
再回看内部,卡车人更要守住自己的底线与职业荣誉,坚持合规运输。因为一个人的违法行为可能会被舆论放大检视,影响所有货运人的形象。当你面临诱惑或灰色地带时真的应该反问自己一句:“这样做,值得吗?可持续吗?”真正的尊重,是行业用合规、专业和责任感赢回来的。
这个让中国运转起来的群体,却在尊严上“卡了壳”。方向盘后的那双眼睛,看遍中国凌晨四点的景色,他们运送着超市里的牛奶、工地上的钢筋、药房中的药品。也许,当一个行业能自我约束,社会能给予应有的尊重,那种被看见、被理解、被认可的价值感,才会回来。如果大家都能让事情回归它原本该有的样子,那事情就好办了。
参考资料:
1、《2025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 2025-07-11
于广江出任一汽解放营销总部总经理
2025年7月1日,一汽解放营销体系迎来重要人事调整,于广江出任营销总部总经理、党委书记,全面统筹解放公司的销售服务、客户运营、渠道建设及品牌营销... 2025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