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深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各种对策和措施中,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制定更为严格的车辆安全法规来降低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国家都是以欧洲的ECE和美国的FMVSS标准作为参考,制定相应的法规。各国的轿车安全法规体系相对完善,而即使最高安全级别的轿车,若货车后部的防撞装置无法阻止汽车的进一步钻入,也会导致轿车的A柱、B柱甚至C柱全部被货车后部的底盘大梁或厢板挤压变形甚至撕裂,致使轿车内的乘员死亡。因此,货车后部防轿车钻撞的法规,将是货车安全法规体系中重要的部分。
货车后部防轿车钻撞的法规,将是货车安全法规体系中重要的部分
下面从安装尺寸、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对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的货车后部防轿车钻撞法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降低该类事故的初步对策。
● 安装尺寸
美国在1998年1月26日生效了对应此类交通事故所作出的规定,法规规定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高度,也就是防护装置横向部分的最下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得超过560mm,横向装置到车宽边缘的距离不能超过100mm,防护装置的末端与货车末端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305mm(如图1)。
欧洲的ECE标准规定货车的后下部装置的最下部与地面的距离不能超过550mm,宽度不能超过后轴的长度,和两边的最大距离和美国一样是不超过100mm。防护装置的末端与货车末端之间的距离并没有明确指出,只表示希望能尽可能接近货车末端。
日本规定在空载状态下,后下部防护装置的最下缘与地面高度不能超过550mm,宽度方向两端与后车轮的外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0mm,离地面500mm以下的防护装置末端要尽可能离货车末端接近,必须在400mm以内。防护装置的安装位置最好在货车的中心线位置上。
我国的国家标准根据欧洲的ECE做了些修改,规定对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状态可以调整的车辆,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大于450mm,对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状态不能调整的车辆: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整个宽度上的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大于550mm,后下部防护装置的宽度不可大于车辆后轴两侧车轮最外点之间的距离(不包括轮胎的变形量),并且下部防护装置任一端的最外缘与这一侧车辆后轴车轮最外端的横向水平距离不大于100mm。如果车辆有两个以上的后轴,应以最长的后轴为准。和ECE标准一样并没有对防护装置与货车末端之间的距离作具体尺寸的规定。
● 强度要求
美国S5.2.1规定了强度方面的要求,要求防护装置在规定的试验力的作用下,受力变形不能超过125mm。试验所作用的力分别是在P1位置的左侧或右侧用50000N的力测试,用50000N的力测试P2位置,用100000N的力测试P3位置的左侧或右侧。P1,P2,P3点见图2。
欧洲标准对于防止钻入碰撞的极限值设为≤400mm。当两点加载试验时,使用100000N的力;而当选用三点加载试验时,使用25000N的力,后防护必须满足以上条件。
日本在它的汽车安全技术法规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试验条件,而是把这些放在了它的保安基准法中。不过在法规中指示了后防护装置的形状,规定后防护装置的设计必须有效地防止车辆的钻入并且要有一些保护行人的措施,网状、板装的均可,但如果装置是由杆件组成的话,必须要有3根以上才行(见图3)。
我国货车后部防撞装置标准参照了欧洲的标准,变形量也是400mm,示意图见图4。
● 移动屏障碰撞试验法规
美国的法规规定试验施力元件由矩形的硬钢组成。试验钢块高203mm,宽203mm,厚度为25mm。203×203mm2作为接触面,受力面的每条边有1mm或5mm的弧度。防护装置必须能吸收这个施力元件所放出的5650J的能量。
欧洲使用的是宽度不小于300mm,高度不小于150mm,厚度要保证屏障重量不低于70000kg的钢筋混凝土。它必须要以32km/h的速度撞上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变形量必须要在可变形范围内才行。
日本安全技术法规比较特殊,对此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为在日本所有汽车产品判断是否法规要求,还具有具体的技术标准和型式认证试验规程,是主管部门以通知的形式发布的,构成了型式认证的技术法规体系。
中国参照了欧洲的ECE法规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法规。
通过比较,美国在强度方面的要求相对其他国家来说高出了许多,因为美国比较注重被动安全方面的法规;日本在装置设计方面的规定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国家详细一些;欧洲更侧重主动安全方面的法规,因此程度相对比较适中,要求也不是特别苛刻,比较适合我国现在的状况。
由于我国的法规标准对货车后部防护装置的结构、安装方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检验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检验机构未能有效履行职责,因此现在的载货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无论是结构还是连接方式,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产品根本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有的载货汽车后下部根本就没有任何防护装置,由此导致事故的死亡率很高。
对各国货车后下部防撞的法规标准对比分析,我国应结合我国交通现状的实际,从法规标准、试验车速、货车后部防撞装置的强制检查等多方面,提高我国货车后部防止轿车钻撞的能力,从而降低这类事故的发生。
09年4月快递量同比增长30% 达1.5亿件
2009年4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342.3亿元,同比增长9%;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97.2亿元... 2009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