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亳州某国道新装的限高杆被一辆大货车撞毁,引发网友热议。从现场图片来看,限高杆被撞得扭曲变形,货车车顶受损严重。而更让人愤怒的是,这根限高杆安装不到24小时,连警示标志都没完善,就匆匆上岗“执法”。
网友纷纷质疑:这到底是保障交通安全,还是变相“创收”?
● 限高杆乱象:到底是“保安全”还是“懒政”?
限高杆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防止超高车辆通行造成安全隐患。但近年来,不少地方的限高杆设置越来越离谱:
高度不合理:部分限高杆高度仅2.5米,甚至低于消防车通行标准(消防车一般要求3.5米以上)。
警示缺失:新装限高杆无提前公告、无夜间反光标识、无绕行提示,司机稍不注意就会撞上。
罚款导向:某些地区限高杆附近埋伏执法,专等货车“自投罗网”,罚款创收意图明显。
亳州这次事故,恰恰暴露了这些问题——限高杆刚装好,连缓冲期都没有,司机如何提前预判?如果真的是为了安全,为何不在安装前广泛宣传?为何不在路口设置明显提示?
网友辣评:
“这哪是限高杆,分明是‘创收杆’!”
“消防车都过不去,万一发生火灾,谁来担责?”
● 限高杆背后的“懒政思维”:一限了之,万事大吉?
限高杆的设置,本应是科学规划的结果,但现实中却成了某些部门“懒政“的遮羞布:
1、不愿管超载,就限高
超载治理需要人力、技术投入,而限高杆只需一根铁杆,简单粗暴。
结果:合规货车也被误伤,物流效率降低,司机怨声载道。
2、不愿修路,就限高
部分道路年久失修,承载力不足,某些部门不愿花钱维护,干脆限高限重。
结果:货车被迫绕行,增加运输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3、不愿协调,就限高
某些城市为了“美化市容”,直接限高货车,逼其绕行郊区。
结果:城区物流成本飙升,物价上涨,市民买单。
这次亳州事故,就是典型的“懒政限高”——不提前通知、不完善标志、不考虑实际需求,装完就等着出事。
● 限高杆乱象如何破?三个关键点必须改!
1、限高杆设置必须透明化
提前公告:至少提前7天向社会公示,让司机有调整路线的机会。
完善警示:夜间反光标识、电子提示牌、绕行指示必须到位。
高度合理:确保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能正常通行。
2、超载治理不能靠“一刀切”
科技治超:推广动态称重、AI识别,精准打击超载,而非无差别限高。
源头治理:严查货源地超载行为,而非让司机背锅。
3、道路管理要科学,不能“懒政”
老旧道路该修就修,不能靠限高掩盖问题。
城市物流要统筹规划,不能简单粗暴把货车赶出城区。
● 卡友心声:我们需要的是公平,不是陷阱!
在卡车之家论坛上,不少司机对限高杆问题愤懑不已:
@山东老李:“我开的是合规车,凭什么被限高杆卡死?超载的车照样有办法过,最后倒霉的还是老实人!“
@河南小张:“有些限高杆就是‘钓鱼执法’,装得矮矮的,专等我们撞上去罚款!”
@安徽王师傅:“亳州这次事故,司机固然有责任,但管理部门更该反思!”
● 小结
限高杆的本意是保护安全,而不是制造麻烦。 如果继续这样“懒政式限高”,只会让物流行业雪上加霜,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亳州这根限高杆,撞碎的不只是钢铁,更是卡友们的信任。真正的交通安全,不是靠一根铁杆,而是靠科学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政策。(文/高李敏)
新JH6全场景评测 第三趟拉萨专线完结
解放新JH6作为中长途干线运输的新一代标杆车型,自亮相以来备受卡友关注.继前两次多场景实测后,我们再次启动第三轮跟车评测记录.本次路线从河北保定... 2025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