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心境才能拥有快乐的心情
一百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写的一本连载小说《屠场》,在污水横流、老鼠乱窜的腌肉车间,工人灌注盐水、搓上苏打粉、添加香精将腐烂变质的肉去掉酸味、掩掉臭味制作成火腿、罐头的情节,击中了民众的胃。
也直接冲击到在吃早点的罗斯福总统,总统更是将吃到一半的火腿扔出窗外。这一扔也导致政府发力彻底掀起美国肉类食品的全面检查和变革。
没想到,在一百年后的新冠肆虐的今天,肉类再一次刺激大众眼睛,击中了民众的胃。
近日一辆从河南到四川的冷链车在巴东侧翻后,撒落一地的冻肉,拉近一看方块大小的猪胎、猪仔、淋巴、腺体、内脏压成的冷冻肉块,透过包装塑料膜有些已经发黑,味道刺鼻,令人作呕。看到这一幕事故现场的民众直言害人,有些人当即向巴东县委书记短信举报。
当日承运人和货车被扣,据承运卡友声称8220公斤用于动物饲料,没有流向餐桌,目前散落肉块已经无公害处理,异地调查全面开启。
可民众疑惑的还有很多,这些冻肉是否检验检疫合格?是否流向餐桌?难道问题肉的监管要靠一次次的意外翻车吗?归根结底,冷链行业舌尖上的安全问题高发,背后的短板又是什么?
冷链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早已深入肉类运输中。19年受非洲瘟疫的影响政策提倡“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新冠疫情以来政策不断发力,要求取消活禽运输交易。
支持建立冷链物流基地,对于冷藏、冷冻食品的包装、运输、存贮各个环节也提出具体的操作细则、实施要求,对于存储、运输环节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提出更为严格的管理要求和惩处机制。
虽然政策不断发力和完善,可是冷链行业追溯机制一直是短板和空白。意外侧翻事故暴露出的恐怕只是冷链肉类问题的冰山一角。
冷链本是抑制细菌,防止变质,保障肉类品质的有效途径,但是也成了问题肉蒙混过关的障眼法,一些地区冷库变成了问题肉藏身的后方,冷藏车成了问题流向餐桌的帮凶。
一些从业者利欲熏心,在上游环节低价收购问题肉,租用冷库分解、包装、长时间存储,下游销售专门对接制作香肠的厂家,甚至直接流入零售。
问题肉背后利益链条完整隐蔽,一旦流向餐桌更难以了解清楚去向,安全隐患极大。正是因为背后追溯管理一直是短板,才导致未检疫的生猪、死因不明的死猪、还有来源不明的冻肉能流入市场、走进餐桌。
10月29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加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的公告,要求购进购入进口冷链食品提前报备。
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北京市商务局于发布通告,要求11月1日推广应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对于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的追溯管理,码上追溯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可光是对进口肉类、水产品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对于国产冷链食品的生产源头、销售过程建立追溯平台,实现电子追溯也一样刻不容缓。这一方面能降低运输、存储监管难度,另一方面也能将大众买的放心,为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疫情之下冷链肉类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尤其屡次出现进口食品包装问题更是让大众谈之色变,本身冷链市场就损耗大、断链严重、安全问题严重,新冠疫情下冷链食品有毒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
3月1日实施的《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明确提出了运输冷藏食物、冷冻食物应使用具有温控能力的专业设备,专用设备不但要防冻、隔热保温性能好,运输装备箱体内要应配备具有异常温度报警功能的温度自动报警记录设备、对于运输中箱体内的温度实时记录和检测。
可即便是舆论如此,政策明文要求,事实上运输途中普通的箱式货车装冻肉时有发生。运输途中为了省成本卡友偷偷断链、选择拼装、混装也屡见不鲜,为了节约成本,温度管控变得困难重重。运输途中劣币驱逐良币,冷藏车的生产源头也一样。
冷藏车生产源头密封性差、隔热性不达标,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大,导致冷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一些不列入公告生产企业能利用主机厂底盘获得合格证,无资质的非法改装的黑窝点泛滥成灾,无任何运输资质的客车能私自加装冰柜,隔层、电线、开通气口摇身一变成了冷链车,甚至一年获利上百万。
大量国外淘汰的二手海柜在山东、广东沿海地区数量庞大直接挤占了大部分冷藏半挂车市场,从生产到运输各个环节都想方设法节省成本、偷工减料,行业监管又存在不足,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常态,冷藏运输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依旧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
疫情之下,虽然冷链行业首当其冲,但也危中有机,生鲜平台的崛起不断倒逼冷链行业的发展。
眼下后疫情时期,如何借助政策东风,遏制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于冷链生产、运输、销售全程追溯,可视化管理,确保冷链食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是保障舌尖安全,迎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必然的。(文/卡家号:林晋)
广州车展:四款车型亮相粤雪冷藏车展台
本次第五届广州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上,不仅有各大厂商的商用车,同样也有专用车参加了本次展览.我们在12.2号展馆内看到了冷藏车展览区,本期文章就带大... 202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