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2月1日9时14分,记者从黑龙江老家返京乘坐的T48次列车准时抵达北京站。出站口旅客通道全部打开,下车旅客需把旅客登记表放入出口处黑色袋子里,经过红外测温设备检测体温正常后方可出站。与手持测温枪相比,红外测温设备更加便捷高效,全程无需停下等待检测。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十万火急。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一些“硬核科技”纷纷加入进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连日来,全国各大客运场站相继引入红外测温设备。与其他测体温方式相比,红外测温设备拥有直观、非接触、24小时不间断等优势,可大幅降低接触性传染概率,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图像迅速找到体温异常人士。
截至1月31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地区配置红外固定测温仪52台、手持移动测温仪194台,确保所有进出站人员和旅客测试体温。
在机场航站楼,红外测温系统纷纷上阵。青岛机场采用红外线体温快速筛检仪实施区域监测、移动追踪,在不影响旅客正常行走的情况下可准确、快速检测人体体温,并对可疑情况进行第一时间报警,报警之后采取人工体温复测。
1月30日起,青岛机场全面升级测温工作,采用红外线体温快速筛检仪实施区域监测、移动追踪,对进出候机楼的所有人员实行体温检测,为青岛防疫战线严格把好机场入口关。刘宇家 供图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还探索挖掘红外测温设备收集的体温数据。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平安集团联合开展了“疫情防控交通一体化系统”应用试点。目前,这套系统正在济青高速公路南线章丘服务区安装调试。
平安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若条件具备,可在后端基于“AI+”大数据分析、深度研判、人脸识别等技术,支撑体温异常人员行动轨迹回溯、密切接触人员追踪等需求,为下一步开展疫情针对性防控提供重要基础支撑。
“师傅,你从哪儿来,到哪儿去?”2月3日,甘肃省兰州市东岗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冯国荣在连霍高速公路北龙口服务区询问车主,并准备测量体温。
“我从定西来,到嘉峪关去。”私家车车主李师傅答道。冯国荣随即在自己的手机上录入测量的体温数,并给车牌和车主身份证拍照后,上传录入到车辆疫情防控快速检测系统中。在完成检疫检查后,李师傅开车进入服务区休息。
交通防疫一线工作不止包括测量体温,还包括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收集车辆和人员信息。在一线工作的交通人,每天接触大量人员,减少直接接触、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十分重要。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交通出入口疫情信息采集工作,提高检疫工作效率,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紧急组织开发了车辆疫情防控快速检测系统并于2月3日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主要具备车辆信息、人员信息、体温信息、出发地和目的地等信息采集及数据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通过该系统,交通出入口检疫站点工作人员只需对车辆和身份证信息拍照录入,即可自动提取车牌号码和人员等信息,无需进行纸质登记和手动输入,大大提升检测效率,而且降低了接触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真是快捷又方便!有利于快速放行。”冯国荣说。
为加强公路交通防疫,各地还关闭了部分公路互通、出入口等,车主及时获得信息就很重要。自2月4日24时起,“浙里畅行”集中统一发布浙江高速公路互通开关信息和国省道防疫检查点信息。除直接关注“浙里畅行”微信公众号外,公众还可通过“钉钉”“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浙里办”App等4种途径查询获取信息。
目前,浙江高速公路互通开关信息,均可在“浙里畅行”实现实时查询和实时更新,国省道防疫检查点将会详细标明具体地点,并一天一更新,后期将推出电子地图服务。
2月1日晚,山东省青岛市交通运输系统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李虎成,通过云视频会议系统,对奋斗在一线的防控人员进行视频督导调度。
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市率先启用云视频会议系统,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为统一高效调度,分析疫情防控形势和现场动向,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主动联系市大数据局,制定了《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云视频会议系统日常使用与管理办法》。
据了解,云视频会议系统借力青岛市大数据局平台资源,利用专业设备接入互联网,通过指挥中心大屏,第一时间连线各个关键检查站点,视频调度一线防控人员,实时了解前方防疫工作,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赢得了时间。
了解在岗员工身体状况,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工作。一些单位和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在岗员工的身体健康。
近日,广东海事局利用“海事之眼”小程序,开发了全国船员健康异常指尖申报功能(船员用户端)。船员通过“海事之眼”可以报送本人及本船人员健康信息,包括所有进出港船员是否有类似乏力、咳嗽、发烧等症状。相关海事机构可以快速掌握辖区进出港异常船员信息,及时掌握疫情、采取行动。
该功能上线首日,广东、广西、上海、深圳、重庆5地共收到船员报送健康信息230条,暂无健康异常人员。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会同青海省交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部署上线了“青海交控疫情报告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全集团数千名员工健康状况等数据准确、高效和全面掌握。员工通过扫描二维码填报,每日从手机端填报个人健康防疫信息、人员外出等情况。管理人员随时能在后台采集和汇总集团及子公司全体员工相关健康状况信息,并通过对平台数据进行汇总、筛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青海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员工外出情况和轨迹进行记录和分析,排查员工是否经过疫情高发地区,为提前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福建省厦门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也纷纷启动远程办公模式,提倡能网上办理的事项尽量线上办理。
“急寻21日D3937次7号车厢乘客,请与当地疾控中心联系。”前不久,类似的话题常常出现在网络热搜榜上。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的规定: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均属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表示:“潜伏期也有可能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在接触病源的14天以内,我们要对他进行医学观察和相对隔离”。
因此,找到与患者同行的密切接触者,监控这些“高危人群”的健康状况,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求扩散”的寻人帖挨个比对非常不便,1月27日晚11时,由7位程序员自发开发的“2019-nCoV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正式上线。该查询工具上线未满20小时即获得了100多万访问量,虽经两度优化,服务器仍被挤瘫。
目前,“2019-nCoV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已经更新到了1.3版本,并且团队正式与《人民日报》合作,除了发布渠道更广,团队也能获得更多、更准确的线索。此外,《人民日报》也负责审核线索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查询信息的准确度。下一步,团队还会针对用户的反馈调整优化细节,进一步做好新增数据和数据维护。
一些第三方在线购票App也推出了相同行程查询工具。航班管家、同程艺龙等平台开发的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相继上线,在航空公司微信公众号、金融服务类App等均可使用该工具。
相同行程查询工具的上线,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车票都是实名制,精准定位找人岂不是更方便?实际情况是,同车厢乘客的登记信息,卫生部门并不掌握,需将相关的信息报送给各省疾控中心,后者联系省联控联防机制单位,由他们负责寻找,最后再把相关的信息反馈回地方。尽管工作人员已紧急加班工作,这一套信息传输流程仍需一定时间。
及时了解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对货运行业的影响,请随时关注卡车之家专题报道
→→抗击疫情,卡车人奋战在前线←←
60吨蔬菜捐赠湖北,解放卡友义勇运送!
▎众志成城 共抗疫情2月1日,曲靖汇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及玉溪缘多民族物流有限公司在曲靖市陆良县,准备了共60吨新鲜蔬菜,捐赠给湖北武汉同胞.同时,... 2020年02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