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7日,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随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非洲,与尼日利亚Dangote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设立“丹格特中国重汽西非商用车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 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建成投产,工厂致力于在尼日利亚进行中国重汽产品的散件组装生产,最终年产能为5000台重型卡车,建成当年预计年产3000辆重型卡车,力争以尼日利亚为支撑,逐步建立覆盖西非地区的商用车生产基地。
中国重汽通过技术、品牌授权以及实物出资等多种方式已在非洲合作建立了3家组装工厂,此次建设的工厂是中国重汽在非洲的第4家工厂。工厂建成后,不仅带动当地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发展,而且促进当地就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今日能交出让行业瞩目的成绩单,是中国重汽一直以来坚持国际化战略部署的结果。2010年,中国重汽实施国际市场营销改革,实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变过去在济南坐等客户为驻扎在国外搞营销,将国际营销机构前置于境外,让销售人员走出去,改“坐商”为“行商”。并推出了“6+1”模式。中国重汽针对全球市场设立六大区部和一个进出口公司。
进出口公司负责境内支撑和服务,六大区部在境外设立机构。服务于东南亚、中东、南部非洲、北部非洲、中亚俄罗斯和南美洲市场,基本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全覆盖。各大区部及代表处将在区域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配件供应网络的“三网”工作,以保证国际市场营销和国际化战略的可持续发展。营销人员走出去,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目前常驻境外人员超过250人,已在40余个国家建立了办事处。
为了改变传统的封闭型发展模式,优化完善国际网络布局,中国重汽积极推进境外KD组装网络建设,目前已通过技术合作、实物投入等方式在尼日利亚、摩洛哥、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合作建立了KD组装工厂。通过建设KD组装工厂,实施本地化生产,中国重汽带动了当地零部件配套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中国重汽的社会责任感。
在国际市场网络建设中,由原来注重数量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网点质量的改善提升,更加重视境外售后服务水平的提高,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重汽国际市场已发展一级经销商网点160余家、建立400多个服务网点,300余个配件网点,中国重汽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服务、配件、改装四网建设稳步推进, 初步形成了覆盖范围广、布局合理、联动响应及时的国际营销服务网络。
中国重汽的国际市场标志—— “SINOTRUK”,连续几年获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推荐出口品牌、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等多项荣誉,并获得了商务部“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同时中国重汽被授予“国家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资格。短短的几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重汽”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SINOTRUK”国际品牌也随着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的许多地区和国家成为用户认可、喜爱的中国汽车品牌。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在香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曼技术产品已全面导入市场,标志着中国重汽带领中国重卡跻身国际先进水平重卡行列。借助曼的先进技术和在海外市场的渠道,为中国重汽国际化之路铺下最坚实的一块基石。利用曼技术生产的SITRAK C7H、HOWO T7H、HOWO T5G等系列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优越性能普遍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截止目前MAN技术产品已接订单6000余台。中国重汽先人一步的国际化战略,日后将更有大作为。
中国重汽董事长马纯济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论产品出口还是国际合作,必须始终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树立打造民族品牌的目标。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必须始终把握企业经营运作的主动权。只有树立自主品牌、才能强化民族品牌,才能打通往国际市场的途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
作为中国重型汽车行业领军者的中国重汽,持续引领着国内最先进的重卡技术,肩负着振兴民族重卡行业的重任,中国重汽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与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并重,到“十二五”末,重卡产品水平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形成以重卡产业为主导,中、轻、客、特全面发展的大型商用车企业集团,为实现“中国卡车梦”、“中国梦”努力奋斗。
注:本文为厂商投稿,目的是为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资源信息。卡车之家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再现高水平增长 采埃孚2013销售增长8%
采埃孚股份公司2013年稳步增长,在德国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采埃孚全球新增员工人数约为4,200人,其中2,000人在德国当地工作.同期,采埃孚集团销售额... 2014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