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之家 来卡车之家App
及时获取
最新卡车资讯
你好, 网站地图
卡车之家,商用车互动服务平台 全国
选择地区
全国 北京 河北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广东 上海 四川 重庆 山西
扫码下载APP

微信扫一扫下载详情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详情

轻卡 重卡 微车 牵引车 载货车 自卸车 皮卡 挂车 专用车 总成/配件 电动车
卡车之家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卡车新闻 > 产业分析

潍柴:是什么刺激它“疯狂”的成长?

卡车之家
余梦只留旧人心

做一个帅气的卡友很累,这点我真的深有体会。

    潍柴动力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2002年12月23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历史的界限。8年的时间,伴随中国商用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它从一家规模不足30亿元的企业,实现了10倍余的雪球效应:2009年营业收入超过323亿元,出口额达5.4亿美元。

    是什么刺激着它近乎“疯狂”的成长?

    在与潍柴各方各面的人物交流过后,在走访了位于潍坊新区正在施工中的潍柴新基地后,在拜访诸多区域市场的客户、经销商后,有一种认识缓慢而清晰地形成:是一种内在的、迫切的责任感在驱动着潍柴动力,不但要争取第一,还要真正地肩负起中国制造走向国际舞台的担子,向世界展现中国“智造”的风采。

潍柴:是什么刺激它“疯狂”的成长?

    原来,潍柴动力从未满足于过仅仅是“成功”。

●  自强自立,而强于人

    2006年,媒体曝光了一份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并购名单,潍柴动力的名字赫然在列。按照卡特彼勒最初的战略思路,对具有竞争能力的中国同行实行整体并购。此举一方面能迅速稳固自身在华根基,占据有利竞争地形;另一方面有力打击对手,免除后顾之忧。

    从2002年正式成立,潍柴动力就一直是中国内燃机行业里的排头兵企业卡特彼勒的“垂涎”并不意外。此前卡特彼勒曾向潍柴多次抛出过橄榄枝,甚至一度双方进入到意向性磋商阶段,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在当时国家鼓励引进外资的大经济环境下,规模和实力都难与跨国巨头卡特彼勒同日而语的潍柴动力并没有很多谈判筹码。更重要的是,对许多企业而言,投入卡特彼勒的怀抱意味着“飞上枝头变凤凰”。傍上了这位财大气粗的国际款爷,不但能跻身跨国企业行列,获得蜚声国际的知名品牌,还能得到巨额资金注入、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以及基于全球的供应商体系,等等。

    但是,潍柴动力竟然对卡特彼勒说了“不”。

    “一个企业有好的产品,但未必是好的合作伙伴。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潍柴动力认为,仅仅为了获得技术和产品的合作是短视的合作。”时隔多年,潍柴动力一位接近高层的消息灵通人士如是评价。

    这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或听起来那么简单。在一支有着独立品格的决策团队的领导下,潍柴动力的目标是成为傲立全球制造业的一棵参天大树。它的形式决不会是、也从来不会是依附的藤蔓。

●  主动出击,被动领先

    独立赋予自由,进取注入力量。

    潍柴动力认为,在追求完美产品的道路上,从来没有终点。它总是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部署产品战略。2005年,蓝擎WP10、WP12的推出令业界一时哗然:领先的技术平台,领先于排放标准的实施,领先的大排量产品布局。当其他发动机厂家还在忙于研发新一代的大排量大功率产品时,潍柴动力的10升、12升发动机已是国内大型商用车的首选动力,搭载在各主流品牌的整车上遍布各地。

    “潍柴动力的产品升级是不间断的、自主自发的行为。我们并不满足于争第一的被动要求,而是时刻关注和探索产品的领先性究竟能够达到哪一种程度。”在潍柴动力的视界里,第一只是他们行动的结果。针对未来10年的市场,潍柴动力已经在技术和制造领域“全副武装”,比如5-8-10战略,比如切换蓝擎动力II代。

    “II代蓝擎最突出的特征是,配置提升,故障率下降,但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上述人士透露。在产销规模节节攀升的关头对产品做出调整,潍柴动力的举动着实令人玩味:一则蓝擎动力的整机平台本身就很高,技术上没有迫切的升级要求;二则至今其还未遭遇过可堪匹敌的竞争对手,市场上也没有迫切的升级要求;三则,也是尤为关键的,今年整车市场对蓝擎系列需求巨大,潍柴动力应优先考虑扩大产能而不是切换产品。

    “潍柴动力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提升客户价值,以及通过新一代蓝擎动力的应用进一步节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未来,蓝擎动力还将逐步孵化三代、四代,甚至更多。”潍柴动力通过自身的精进,迅速扩大了优势。

    与此相呼应的是,潍柴动力150万台通用动力制造基地战略的出台。2011年,潍柴动力的产销目标是超百万台,必须有过硬的产品来支撑其各项战略的实施。蓝擎动力的升级换代,既是实力的体现,也是自信的展露;而其领先于市场需求的优异性能,又让人得以管窥潍柴动力的成长——从被动满足客户,谋求市场地位;到主动引导客户,树立行业标准。  

    从成立至今8年的时间里,潍柴动力似乎从来不知疲倦地在前行的道路上翻腾、搏杀——过去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不得不如此飞快地奔袭。它从未迷失最初的方向:无论规模多大,最重要的角色仍然是一家中国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厂。在不断的增长中,伴随它的是不断的调整,企业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领域全方位的调整。它要满足解放、东风、福田、江淮、华菱、宇通、厦门金龙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等整车企业的需求,又要与那些自有发动机资源的整车厂保持良好但微妙的关系;要与旗下子公司和各合作伙伴之间的文化充分融合,又要保持彼此之间的独特性;要不断钻研中国用户的特殊应用需求,对市场进行更深入、更透彻的分析和了解,又要遵循既有的法规、规范;要在产品品质上保持领先,又要避免价格战的陷阱……

    始终,潍柴动力都在专心致志地做好发动机这一主业,并一直胸怀“野心”。这种“野心”或是将产品做到极致,将市场做到极致,将企业做到极致,极致的体会成长,极致地领悟挫折,极致地追求目标。现在,它想做“伟大”的企业。尽管中国至今还缺乏功成名就的“百年老店”,但是也一直在等待有这样的“狠角色”出现。潍柴会是第一个吗?

文章标签:
条网友评论

下一篇

2010年10月快递量达2亿件 同比增35.7%

2010年1-10月,邮政企业和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1050.6亿元,同比增长18.5%;业务总量累计完... 2010年11月05日
我要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