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物流人
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其中《纲要》中提出,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
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联运发展,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形成统一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
很多卡友一看到公转铁、公转水,甚至公转空,立马脑瓜子就嗡嗡的,条件反射的认为,自己的蛋糕又要被抢掉一大块。没错,在货物运输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无论是转铁、转水、转空都会减少公路运输的份额。
但横向对比几种物流方式:
1、铁运时效性略低于陆运,成本略低于陆运。
2、水运时效性远低于陆运,成本远低于陆运。
3、空运时效性远高于陆运,成本远高于陆运。
无论是从物流发展趋势,还是政策引导来看,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而且都会在优势领域越扎越稳。比如运矿石、煤炭这种大宗,而且可以凭借很强的使用计划性来降低时效需求的货物,转为铁运、水运可以大大的降低物流成本。
在具备铁运或水运条件时,如果还坚持公路运输,那结果只能是货主虽然狠狠地压价格,却还比同行支出更多物流成本,卡友也因为运费低而叫苦连天。
同样,如果运一车生猪,货船速度也就15-20节之间(28公里-37公里/小时),再加上接转倒驳时间,可能交货时已经有了“猪二代”。
这就好比你非让轿车去拉建材,再让重卡去跑载客出租,谁都不舒服,还不如各做各自擅长的领域。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公路运输发展速度远远快于铁运、水运和空运,导致公路运输干了很多跨界的活,也产生了更高的物流成本。
所以,时效需求低的重货交给铁运水运是合理的;时效、灵活性需求高的货物,包括铁运水运的接驳还是公运的天下。政策引导的是“专业的方式干专业的事”,而不是扼杀公运。
《纲要》中提出,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管护机制。
促进交通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
大力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垦区林区交通发展,实现以交通便利带动脱贫减贫,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
首先,十年内,大家只要看到提及“扶贫”、“脱贫”的政策,就不要怀疑政策的执行决心。来自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
过去6年多来,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每年都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摆脱贫困。一个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均衡了,所有的战略方针也就具有了通用性,社会治理难度也会大大降低,这些领域的话题暂且不细展开说。
贫困地区多为农村,要想脱贫除了年轻人外出打工以外,所依靠的就只能是特色农产品。中国地大物博,穷山沟沟里有很多非常美味的瓜果美食,或是山珍野味。
然而以前因为交通的不发达,这些优质的农产品无法走出大山让消费者享用,山民守着宝贝也换不成钱。后来,虽然大规模的基建让偏远山区也通上了公路,但能推广出来,甚至形成品牌的也寥寥无几。
今后,在贫困地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富裕地区对于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再加上各类脱贫政策的引导,更多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将走出大山。靠铁运、水运太慢,靠空运太贵,只能由咱们公路运输来完成。(文/卡家号:大馒头)
重大交通事故!17车连环追尾致10死7伤
国庆期间许多人都会选择外出旅游,而自驾游俨然成为了现在许多人的首选.每逢节假日,高速路都是必堵无疑.除了堵车,一些地方还事故频发.本来令人开心... 2019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