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
国内商用车企一直都有“高端”情结,印象当中从零几年开始就有商用车企陆陆续续“冲高”,东风的天龙,一汽的解放J6推出时都高喊打造国内“高端重卡”的旗号,笔者更愿意将这种“冲高”的举动看做一种“上进”的表现。
不过在国内商业车企冲高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次上海车展笔者的一大心愿就是“品味”下国产高端重卡,细品下来不免对“高端”背后的隐患产生担忧。
这个问题困扰笔者很久,从国内厂家给出的答案来看,高配置+国外技术背景+名牌零部件就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定位成“高端”了。一旦给自己贴上“高端”的标签,后面基本上就会喊出“替代进口”的口号。
有了产品有了营销口号还有了竞争对象,最后定个“较高”的价格,这是很多厂家的常见做法。但无论是厂家的高端产品还是车系里面的高端车型,很多销量都不高,有实力的买家选择花更多的钱去选择进口产品。
国产高端卡车不被市场接受是否“略显尴尬”?
(展车的接缝尚且如此,量产的不敢想)
有趣的是,十几年前国内车企就在喊“高端”,十几年后的今天国内厂家仍然在喊“高端”,说辞没有多大变化,大体都是产品可以替代进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果厂家的产品今时今日才达到“高端”,那么十几年前的那些宣传是否只是一种噱头?如果厂家的产品十几年前就已经达到“高端”,那么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端产品应该广为市场接受,又何须大张旗鼓的宣传“高端”?
高端的评判权利应该交给市场,而不是厂家们的自说自话,就好像一个学生自己给自己打100分,然后说自己学习优秀一样,未达高端就喊高端难道不是“伪高端”?
(直接裸露的螺帽,硬要说它好,我只能违心说方便维修)
如果技术的高端可以通过学习引进加以弥补,那么观念的高端在国内的车企中就显得稀缺。国内卡车企业们的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造型,却处理不了一颗裸露在外的螺丝。
这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结为技术不足,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态度。恰恰就是态度拉开了我们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人家认真严谨追求极致,我们却拿成本做挡箭牌为粗制滥造的细节开脱。
何为高端?一款能够让客户感觉到你用心的产品,这才能称之为高端!
(储物柜里面突出的螺丝,伸进去容易挂伤手和物品)
将自己的产品定位成“高端”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一旦产品力支撑不起“高端”二字,低产品力与对“高端”的幻想之间的落差会对产品的品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怪就怪在国内卡车厂家都这么干大家似乎并没有觉得有啥不妥,广告语牛皮吹大一点也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这背后就潜藏着危险。
一者如果有不踏实的卡车企业因为宣传高端而受益,这就会引起其他卡车企业效仿跟进,继而给整个行业带来一股浮夸风,那些想踏实做产品的卡车企业也会因此承受压力甚至利益受损。
如果有不踏实的卡车企业因为宣传高端而受害,不仅打击其他卡车企业冲高的勇气,更会给国产卡车带来负面影响,损害大家对国产卡车的信任。由此可见作为还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后进者,我们的卡车企业在宣传“高端”的时候应该多么的慎重。
二者卡车厂家可以无所顾忌的喊高端而不用担心品牌受伤,消费者的不作为也是一大助力,大家更多的只会关注三大件、价格、服务之类实际的东西,却不会因为厂家敷衍的细节处理而放弃产品。
消费者对于此类的容忍度极其高,这样大大降低了厂家品牌受损的风险,“不拘小节”的消费者遇上“不拘小节”的厂家当然会造就“不能深究细节”的产品,这样猴年马月才能做出精品高端的产品?
笔者一直觉得务实的厂家才能造出高端的产品,或许现阶段我们的卡车还用不上精致的真皮内饰,但我们至少可以按照我们国情去开发我们自己的高端产品,塑料内饰做的更精细一点,螺丝螺帽处理的更美观一点。
在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极致,而不是一味不切实际的对标国外,到头来反而落的个画虎不成反类犬,徒增笑柄!(文/卡车之家特约作者:小K)
邮政局落实减税降费 物流成本有望降低
物流业是制造业中的服务业,又是服务业中的制造业,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对降... 2019年04月23日